题目内容
15.将一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用玻璃片分别压在一张用食盐水、碘化钾淀粉溶液和石蕊试液浸透的滤纸上,经过一段时间后,两极附近滤纸的颜色分别是( )A | B | C | D | |
阳极 | 蓝 | 白 | 红 | 蓝 |
阴极 | 白 | 蓝 | 蓝 | 蓝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将一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分别接在一张用食盐水、碘化钾淀粉溶液和石蕊试液浸透的滤纸上,电解氯化钠溶液在阳极产生氯气,在阴极上产生的是氢气,阴极区域生成碱,遇到石蕊显示蓝色,电解碘化钾溶液,在阳极上产生的是碘单质,据此回答.
解答 解:将一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分别接在一张用食盐水和石蕊试液,在阴极上产生的是氢气,阴极上氢离子减少,氢氧根浓度增大,生成碱,能使石蕊变成蓝色;
碘化钾淀粉溶液浸湿的滤纸上,在阳极上产生的是氯气,能将碘化钾氧化为碘单质,遇到淀粉显示蓝色,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注意两极上离子的放电顺序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25℃时,将pH=2的CH3COOH溶液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a,以下关于所得溶液的关系式肯定错误的是( )
A. | a>7 | B. | c(CH3COOH)-c(OH-)>10-amol/L | ||
C. | c(Na+)=c(CH3COOH)+c(CH3COO-) | D. | c(CH3COO-)+c(OH-)=c(Na+)+c(H+) |
2.下列各组有机物中,只需加入溴水就能一 一鉴别的是( )
A. | 甲苯、苯、己烯 | B. | 己炔、己烯、四氯化碳 | ||
C. | 己烯、苯、乙醇 | D. | 己烯、苯、煤油 |
3.已知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frac{\underline{\;\;△\;\;}}{\;}$2SO2↑十CO2↑2H2O↑.酸性KMnO4溶液可以吸收SO2,试用如图所示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
(1)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④→②→①→③.
(2)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验证产物的SO2,B瓶溶液的作用是将SO2全部氧化吸收,C瓶溶液的作用是确定产物中SO2已被B瓶溶液全部氧化.
(3)装置②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无水硫酸铜,可确证的产物是水蒸气,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产物气流通过①、③时会带出水蒸气,所以②必须在①、③之间.
(4)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澄清石灰水,可验证的产物是CO2.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装置 |
(2)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验证产物的SO2,B瓶溶液的作用是将SO2全部氧化吸收,C瓶溶液的作用是确定产物中SO2已被B瓶溶液全部氧化.
(3)装置②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无水硫酸铜,可确证的产物是水蒸气,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产物气流通过①、③时会带出水蒸气,所以②必须在①、③之间.
(4)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澄清石灰水,可验证的产物是CO2.
20.下列物质的分类采用树状分类法的是( )
A. | 铁是单质,又是导体 | |
B. |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 |
C. | 氯化钠是钠的化合物,又是氯化物 | |
D. | 氢氧化钙是纯净物、化合物,又是碱 |
4.在标准状况下,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5.6L.如果一氧化碳的质量为5.6g,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A. | 4.4g | B. | 3.3g | C. | 1.1g | D. | 2.2g |
5.已知Cl2与NaOH能发生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题中氯的化合价变化为:0→-1,被还原,NaOH是还原剂 | |
B. | 题中氯的化合价变化为:0→+1,被氧化,NaOH是氧化剂 | |
C. | NaOH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
D. | Cl2→Cl-的变化不一定是加还原剂才能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