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
(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实验测得的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①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_
A. 2v(NH3)=v(CO2)
B. 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 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②根据表中数据,列式计算25.0 ℃时氨基甲酸铵的分解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平衡常数为________;
③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25.0 ℃下达到分解平衡。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_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④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焓变ΔH________0(填“>”“=”或“<”),熵变ΔS______0(填“>”“=”或“<”)。
(2)已知:NH2COONH4+2H2ONH4HCO3+NH3·H2O。
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其水解反应速率,得到c(NH2COO-)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⑤计算25.0 ℃时,0~6 min氨基甲酸铵水解反应的平均速率:_______
⑥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该水解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5.0 ℃时反应物的起始浓度较小,但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曲线的斜率)仍比15.0 ℃时的________(填“大”或“小”)。
【答案】BC K=c2(NH3)·c(CO2) 1.6×10-8(molL-1)3 增加 > > 0.05mol·L-1·min-1 大
【解析】
(1)①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分析判断;②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进行计算;③根据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分析判断;④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以及反应前后气体量的变化来确定焓变和熵变的符号;
(2)⑤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v=计算;⑥根据图像曲线的斜率判断。
(1)①A、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该等量关系在任何时候都不成立,无法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故A错误;
B、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B正确;
C、由于反应物是固体,气体质量会变化,容器体积不变,密度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密度不变,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C正确;
D、根据方程式,氨气的体积分数始终为不变,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BC;
②根据反应:NH2COONH4(s)2NH3(g)+CO2(g),n(NH3)=2n(CO2),所以c(CO2)=×4.8×10-3molL-1=1.6×10-3molL-1,c(NH3)=×4.8×10-3molL-1=3.2×10-3molL-1,依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c2(NH3) c(CO2),25.0℃时氨基甲酸铵的分解平衡常数为:K=1.6×10-3molL-1×(3.2×10-3molL-1)2=1.6×10-8(molL-1)3,故答案为:K=c2(NH3) c(CO2);1.6×10-8(molL-1)3;
③压缩容器体积,增大了压强,平衡向着逆向移动,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增加,故答案为:增加;
④根据表中的数据温度越高,则平衡气体的总浓度越大,所以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物是固体,产物是气体,该反应是熵增加的过程,即△H>0,△S>0,故答案为:>;>;
(2)⑤化学反应速率v= ==0.05mol/(Lmin),故答案为:0.05mol/(Lmin);
⑥根据图像,尽管25℃反应物起始浓度较小,但温度高于15℃,使得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曲线的斜率)仍比15℃大,故答案为:大。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用双氧水滴定KI-淀粉溶液 | 溶液变蓝 | 达到滴定终点 |
B | 向食用加碘盐中加入食醋和KI溶液,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 下层呈紫红色 | 该食用加碘盐中含有KIO3 |
C |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NO2、溴蒸气 | 试纸变蓝 | 该气体为溴蒸气 |
D | 最后试管有浅黄色沉淀 | 有机物中含有溴原子 |
A. AB. BC. C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