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点P是 所对弦AB上一动点,点Q是与弦AB所围成的图形的内部的一定点,作射线PQ交于点C,连接BC.已知AB=6cm,设A,P两点间的距离为xcm,P,C两点间的距离为y1cm,B,C两点间的距离为y2cm.(当点P与点A重合时,x的值为0).
小平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分别对函数y1,y2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平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按照下表中自变量x的值进行取点、画图、测量,分别得到了y与x的几组对应值;
x/cm | 0 | 1 | 2 | 3 | 4 | 5 | 6 |
y1/cm | 5.37 | 4.06 | 2.83 | m | 3.86 | 4.83 | 5.82 |
y2/cm | 2.68 | 3.57 | 4.90 | 5.54 | 5.72 | 5.79 | 5.82 |
经测量m的值是(保留一位小数).
(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补全后的表中各组数值所对应的点(x,y1),(x,y2),并画出函数y1,y2的图象;
(3)结合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BCP为等腰三角形时,AP的长度约为 cm.
【答案】(1)3;(2)详见解析;(3)1.2或1.6或3.0.
【解析】
(1)利用圆的半径相等即可解决问题;
(2)利用描点法画出图象即可.
(3)图中寻找PB长关于x的函数:直线y=-x+6与两个函数的交点的横坐标以及y1与y2的交点的横坐标即可.
解:(1)(1)∵PA=0时,点P与点A重合,AB=6,PC=AC=5.37,BC=2.68,
∴AB2=PC2+BC2,
∴∠ACB=90°,
∴AB是直径.
当x=3时,PA=PB=PC=3,
∴y1=3,
故答案为3.
(2)如图;
(3)观察图象可知:当x=y,即当PB=PC或PB=BC时,x=3或1.2,
当y1=y2时,即PC=BC时,x=1.6,或x=6(与P重合,△BCP不存在)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x的值为1.2或1.6或3,.
故答案为1.2或1.6或3.0.
【题目】某校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组织全体学生参加了“创文”知识竞赛,为了解各年级成绩情况,学校这样做的:
(收集数据)从七、八、九三个年级的竞赛成绩中各随机抽取了10名学生成绩如下表:
七年级 | 60 | 70 | 60 | 100 | 80 | 70 | 80 | 60 | 40 | 90 |
八年级 | 80 | 80 | 100 | 40 | 70 | 60 | 80 | 90 | 50 | 80 |
九年级 | 70 | 50 | 60 | 90 | 100 | 80 | 80 | 90 | 70 | 70 |
(整理、描述数据)(说明:80≤x≤100为优秀,60≤x<80为合格,40≤x<60为一般)
年级 | 40≤x<60 | 60≤x<80 | 80≤x≤100 |
七年级 | 1 | 5 | 4 |
八年级 | 2 | 2 | 6 |
九年级 | 1 | 4 | 5 |
年级 | 平均数 | 众数 | 中位数 |
七年级 | a | 60 | 70 |
八年级 | 73 | b | 80 |
九年级 | 76 | 70 | c |
(分析数据)三组样本数据的平均分、众数、中位数如上表所示,其中a= ,b= ,c= .
(得出结论)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推断你认为成绩好的年级,并说明理由(至少从两个角度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