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1)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Ⅰ.制取氨气反应的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X。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Ⅱ.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
Ⅲ.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______(填序号)。
A.固体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生石灰
(2)刘廷在实验室找到一瓶长期放置的NaOH溶液,欲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收集资料】
Ⅰ.NaOH与CO2分两步反应:2NaOH+CO2=Na2CO3+H2O;
Na2CO3+CO2+H2O= 2NaHCO3
Ⅱ.NaOH与 NaHCO3反应方程式为:NaOH+ NaHCO3=Na2CO3+H2O
Ⅲ.溶液的酸碱性:BaCl2溶液呈中性,其他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
不溶 | 溶 | 溶 |
【提出猜想】刘廷根据资料中的Ⅰ、Ⅱ对其成分提出了以下合理猜想,请将猜想补充完整
猜想1:只有NaOH, 猜想2:只有Na2CO3, 猜想3:只有 NaHCO3
你认为还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步骤1 | 取该NaOH溶液,加入过量BaCl | 产生白色沉淀 | p>证明________不成立(填数字) |
步骤2 | 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 滴加________ | 无气泡产生 | 证明原溶液不含________(填“离子”) |
步骤3 | 另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 滴加________ | 溶液未变红 | 证明原溶液不含________(填“离子”) |
【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猜想_________是正确的(填数字)。
【题目】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让我们一起再认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回顾)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课本中的实验方案(如下图)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但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1/5.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红磷、白磷的一些性质如下表:
颜色、状态 | 溶点℃ | 着火点℃ | 密度/(g/cm3) | |
红磷 | 暗红色固体 | 590 | 240 | 2.34 |
白磷 | 白色或黄色固体 | 44.1 | 40 | 1.82 |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可能是导管内原含有空气,后来残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乙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
(1)你还能作出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交流)
(2)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其他仪器忽路)。甲同学提出应把红磷换为白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与反思)
(3)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待注射器冷却、管内白烟消失后,又意外发现注射器内壁附着黄色固体,该黄色固体的主要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的同学又利用传感器改进实验装置,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对照实验,并用高能激光笔点燃磷。
①用测量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是:红磷为8.7%和白磷为10%,从而证明乙同学的猜想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②如图是白磷燃烧过程中的压强变化趋势,试分析回答:图中AB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