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对于该图象的理解,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B表示铁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②反应结束后铁一定有剩余锌可能有剩余
③反应结束后消耗的稀硫酸质量相等
④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⑤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
A. ①③④B. ①③⑤C. ①②③④D. 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根据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①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等质量的金属,锌反应的时间短;②由图示可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硫酸均反应完;由方程式分析,二者反应结束后,可能金属都有剩余,也可能锌恰好反应完,铁有剩余;③由图示可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硫酸均反应完;④由方程式分析可知:相等质量的铁和锌与硫酸反应,铁生成氢气多;⑤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的总质量-气体的质量-不溶物的质量,图示中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但剩余的不溶物的质量不同,所以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不相等。
①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等质量的金属,锌反应的时间短,故正确;②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g铁生成2g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5g锌反应生成2g氢气;由方程式分析可知,二者反应结束后,生成相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金属的质量不相等,可能金属都有剩余,也可能锌恰好反应完,铁有剩余,故正确;③置换反应是金属置换酸中的氢元素,所以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硫酸质量相等,故正确;④由方程式分析可知,二者反应结束后,生成相等质量的氢气,故正确;⑤由方程式分析可知,二者反应结束后,生成相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金属的金属不相等,所得溶液的质量一定不相等,故错误。
【题目】某兴趣小组同学对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化学药品成分变化情况做了以下探究。
(1)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置于表面皿上,几分钟后将表面皿倒置现象如图1B所示,通过细致观察发现氢氧化钠_____。放置几天以后,观察到图IC中的现象,为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 _____ | 生成白色沉淀 | 药品 部分变质 |
②待①中反应恰好完全时静置,取上层清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 溶液由无色变部分变质 成红色 |
(2)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
(3)盐酸与空气成分均不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久置盐酸中的物质种类不会发生变化。
同学们对久置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开展了探究。
I.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想二: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猜想三:溶质质量分数_____。
Ⅱ.实验准备
该小组在实验室配制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分装在甲烧杯和乙试剂瓶中,塞好乙瓶的瓶塞(如图2)。置于相同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Ⅲ.设计方案,并完成实验,记录如表所示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方案一 | 取等质量等浓度的NaOH溶液于两个锥形瓶中,均加3滴酚酞 溶液,分别滴加甲、乙中的稀盐酸,记录消耗稀盐酸的质量 | ①溶液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 甲<乙 | 猜想三 |
方案二 | 分别取少量甲、乙中稀盐酸于试管中,用玻璃棒蘸取滴在置于表面皿中的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②pH值:甲_____乙 |
【题目】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如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KNO3 | 13.3 | 20.9 | 32 | 45.8 | 64 | 85.5 | 110 | 138 | 169 | 202 | 246 |
NaCl | 35.7 | 35.8 | 36 | 36.3 | 36.6 | 37 | 37.3 | 37.8 | 38.4 | 39 | 39.8 |
Ⅰ.20℃时,NaCl的溶解度是_____g。
Ⅱ.30℃时,KNO3溶液的最大浓度(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只列计算式,不需要计算结果)。
Ⅲ.KNO3 中含少量氯化钠时,提纯硝酸钾的一般方法是_____。
Ⅳ.根据表内数据可知,KNO3和Na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
(2)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Ⅰ.蒸发前原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_____。
Ⅱ.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_(填字母)。
A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