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化学研究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图1的实验,设计了图2的实验装置。
(1)A组同学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是_____。(填标号)
①红磷燃烧后,燃烧匙伸入不够迅速
②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③红磷的量太多
④实验前集气瓶里装水
⑤装置漏气
⑥红磷燃烧时,止水夹未夹紧
(2)B组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玻璃管容积V1为90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30mL处(V2为30mL),操作正确,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则注射器活塞最终停留在_____mL处,实验过程中,需缓慢推拉注射器活塞,目的是_____,若实验结束且冷却到室温后没有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就读数计算,则测量结果会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影响”)。
(3)C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将药品红磷换为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若实验要成功则需将集气瓶内的水换成_____(填试剂名称)。该小组同学改用新方案进行实验,但发现结果始终偏小。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不准确?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作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木炭的量过少;
乙同学:可能是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丙同学:可能是木炭与空气反应生成了其他气体。
(查阅资料)
木炭、棉花和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停止后,残留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高达14.0%,8.0%和16.0%。
(探究一)小组同学发现实验结束后,燃烧匙中还有残留的黑色固体,可知_____同学的猜想不成立。
(探究二)乙同学又利用上述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将足量木炭点燃,迅速插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 木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 乙同学猜想成立 |
②待装置冷却后,将燃着的_____(填“棉花”或“蜡烛”)再伸入集气瓶中 | _____ |
(探究三)丙同学从木炭燃烧产物的角度猜想还可能是生成了_____(填化学式)导致结果偏小;于是用注射器抽取集气瓶内的气体做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气球的作用是_____,当观察到d中_____(填实验现象),可证明丙同学的猜想成立,则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②⑤ 6 使空气中的氧气与铜粉充分接触反应 偏大 氢氧化钠溶液 甲 棉花 棉花持续燃烧一段时间,没有立即熄灭 CO 尾气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1)A组同学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红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①红磷燃烧后,燃烧匙伸入不够迅速,集气瓶中部分空气逸出,冷却至室温后,进入的水的体积偏大,会造成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大;②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温度较高,气压大,进入的水的体积偏小,会造成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③实验中为了保证氧气完全耗尽,红磷需过量,红磷的量太多,对实验结果无影响;④实验前集气瓶里装水,未装水的部分分成五等份来计量氧气的体积,装水还能吸收五氧化二磷,吸收热量,对实验结果无影响;⑤装置漏气,会有部分空气进入,造成氧气的体积偏小;⑥红磷燃烧时,止水夹未夹紧,集气瓶中的空气通过导管逸出,冷却至室温后,进入的水的体积偏大,会造成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大;综上所述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是②⑤。
(2)由题意玻璃管容积V1为90mL,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则玻璃管内氧气的体积约为,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30mL处,注射器活塞最终停留在30mL -24mL =6mL处;实验过程中,为了使空气中的氧气与铜粉充分接触反应,需缓慢推拉注射器活塞;若实验结束且冷却到室温后没有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就读数计算,注射器内剩余气体偏小,则测量结果会偏大。
(3)C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将药品红磷换为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消耗氧气同时生产二氧化碳,实验不会成功,若实验要成功则需将集气瓶内的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消除影响。该小组同学改用新方案进行实验,但发现结果始终偏小。根据题干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则有:
探究一:燃烧匙中还有残留的黑色固体,木炭没有反应完,有剩余,由此可知甲同学的猜想不成立。
探究二是为了证明可能是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在已经做了木炭燃烧的收集氧气的集气瓶中放入燃着的棉花,若发现棉花能够持续燃烧即可证明,由题意实验步骤②为待装置冷却后,将燃着的棉花再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棉花持续燃烧的现象即可证明。
探究三:木炭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因此从木炭燃烧产物的角度猜想还可能是生成了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导致结果偏小;于是用注射器抽取集气瓶内的气体做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来验证木炭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a装置吸收二氧化碳你,b装置吸收水分,利用c装置和d装置验证存在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d装置的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证明;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为了防止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需要设计尾气吸收装置,因此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实验观察到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丙同学的猜想成立, c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忘了滴加酚酞溶液,不知道盐酸是否过量。于是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质只有CaCl2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溶质中含有CaCl2和Ca(OH)2;
猜想四:溶质中含有CaCl2、HCl和Ca(OH)2。
[交流讨论]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设计]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请完成下列表格。
方案 |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一 |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 酚酞不变色 | 猜想一正确 |
酚酞变红色 | 猜想三正确 | ||
二 |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溶液至过量 | _____________ | 猜想二正确 |
[反思交流]方案一不能证明猜想一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若要完善此方案,可将酚酞溶液换成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应用]实验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有CaCl2,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然后过滤。
[拓展延伸]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还伴随着温度的变化。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是_____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
(2)向A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_____________色。
(3)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变化”)。
【题目】分类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工艺流程(或过程)图的内容往往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过程图的设计形式各异,有的以物质或操作名称作为框图的流程设计,有的以设备内化学反应过程为流程来设计生产,从流程图的设计来看,可以将C过程与__________过程分为一组,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 B.炼铁高炉内反应过程 | C.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 D.污水处理过程 |
(2)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氯化钠,其用途广泛,工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氨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来制得碳酸钠,反应分三步进行:①NH3+CO2+H2O=NH4HCO3,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③2NaHCO3Na2CO3+CO2↑+H2O,从上述三个反应分析来看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从上面的反应来看在获得纯碱的同时又可以获得氮肥,但须注意的是在刚用熟石灰改良过的土壤中不能使用此氮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题目】下列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①鉴别硝酸铵和硫酸铵——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②吃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 ③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 | B | ①——表示的微粒符号为F- ②Mg2+——“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③C1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4价 |
C | ①食品包装填充氧气——防止变质 ②加碘食盐——补充碘元素 | D | ①活性炭净水——吸附色素和异味 ②常用水冲洗铁制品——防止铁生锈 ③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可以区分 |
A.AB.BC.CD.D
【题目】在学习了“酸碱中和反应”后,同学们开展了实验探究。
(实验一)小亮在做“稀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酸性。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_____ | _____ | _____ |
(实验二)小军同学在实验中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pH变化图像如下:
(1)写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曲线上_____点表示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3)C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