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课本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实验中,铜片表面留下明显划痕,说明黄铜片比铜片的硬度_____(填“大”或“小”);
(2)乙实验中,乒乓球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
(3)丙实验的现象是_____;
(4)丁实验,开始时,应先_____,后_____(选填“通入CO”或“加热”)。
【答案】大 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瓶变瘪 通入CO 加热
【解析】
(1)铜表面有划痕,说明是黄铜在其表面划走的少量的铜,造成了划痕,因此说明黄铜硬度大于铜片;
故答案为:大。
(2)可燃物燃烧还需要满足与氧气接触和达到着火点这两个条件,乒乓球片和滤纸片都放到空气中,与氧气接触,但是乒乓球片先着了,说明加热后先达到了乒乓球片的着火点,因为说明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答案为: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气体减少,内部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瓶压瘪;
故答案为:瓶变瘪。
(4)一氧化碳为易燃易爆气体,装置内有残留的空气,不得直接通入一氧化碳就加热,需要先通一氧化碳排空后,再加热,避免爆炸;
故答案为:通入CO;加热。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实验时打开导管中的开关。
步骤 | (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 | (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 |
Ⅰ | 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 | 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
Ⅱ | 推入适量H2O2溶液 | 推入适量H2O2溶液 |
(1)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 烧杯中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 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
(2)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_____;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溶液_____(填“能”或“否”)流入集气瓶。
【题目】下表是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数据。
物质 | NaOH | AlCl3 | Al(OH)3 |
溶解度/g | 109 | 69.9 | 0.0015 |
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水
(1)配制溶液。其中配制20℃时100g饱和氯化铝溶液的基本步骤是:称取氯化铝固体—量取水—溶解—装瓶贴标签。
①称取氯化铝固体的质量_____________g。
②量取水加加入烧杯溶解。
③装瓶后贴标签,在标签上填写:_____________。
(2)进行性质探究实验。20℃时,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向氯化铝溶液中通入氢氧化钠直至过量,先生成Al(OH)3,再转化为NaAlO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Al(OH)3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反应__________。
②将100g饱和氯化铝溶液,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NaAlO2___________g,同时需10%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少为__________g。(计算结果精确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