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溶解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A、B、C三种物质的溶解曲线如图1所示.
(1)如果要配置相同浓度的A、C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__℃时.
(2)t2℃时,把6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__(最简整数比).
(3)当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
A 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B 溶剂质量可能不变
C 溶液质量一定增大
(4)图2是对20℃一定质量的B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的实验过程.
①蒸发前原溶液是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n的数值是__g;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浓度相等的是__.
【答案】t1 1:3 AC 不饱和 10 乙、丙、丁
【解析】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要配置相同浓度的A、C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t1℃时;故填:t1。
(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把6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50g:150g=1:3;故填:1:3。
(3)当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时,
A、降低温度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降低温度时,溶剂质量可能不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降低温度时,溶液质量不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C。
(4)①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2g晶体,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4g晶体,所以蒸发前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填:不饱和。
②第三次蒸发10g水也会析出4g晶体,所以n的数值是10g;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乙、丙、丁是饱和溶液,所以温度不变,溶液浓度相等的是乙、丙、丁。故填:10;乙、丙、丁。
【题目】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常见的反应。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其微观示意图如图2,请在图中画出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_____。
(3)用硫酸代替盐酸也可以进行上述实验,取相同浓度(单位体积内含有酸的分子数相同)的硫酸与盐酸,探究与NaOH溶液发生上述反应所需酸的用量:
实验编号 | 酸的种类 | NaOH溶液的体积 | 反应温度/℃ | 溶液褪色时酸的用量/mL |
① | 硫酸 | 10mL | 25 | 2 |
② | 盐酸 | 10mL | 25 | 4 |
③ | 盐酸 | 10mL | 45 | 5 |
在上述几组实验中,我们同时还需要控制的一个变量是:_____,相同条件下,所需的硫酸溶液更少,原因是相同浓度相同体积时,硫酸溶液含有更多的_____(用化学用语表达),比较②和③发现: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时,要使溶液褪色需要加入更多的盐酸,原因最可能是_____。
(4)小明同学想调换一下试剂加入的顺序,他先在烧杯中盛10mL稀盐酸,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后,用滴管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最终溶液变红,下列曲线能够表示这一过程中溶液pH值变化的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