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 t1℃时,50g 水可以溶解 25g 甲物质
B. 在 t1℃时,等质量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 在 t2℃时,N 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 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
【答案】AB
【解析】
A、在 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50g水可以溶解 12.5g 甲物质,故A错误;
B、在 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故B错误;
C、在 t2℃时,N 点在甲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所以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故D正确。
故选:AB。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同学们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敞口放置且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状药品,老师告诉大家原瓶药品可能是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同学们对此很好奇,于是他们对这瓶白色粉末的成分做了如下探究:
(实验Ⅰ)小明取一定量白色粉末于烧杯中,加水搅拌,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无色溶液。
(实验Ⅱ)小明取实验I得到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于是小明马上就得出结论,该瓶中白色粉末一定是碳酸钙,但是小军却认为小明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固体还可能是碳酸钠,小军的理由是碳酸钠溶于水形成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后,也会有固体剩余。请写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Ⅲ)小明和小军认为有必要再对实验I中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 该瓶中白色粉末一定不是_____ |
(2)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振荡,静置 | _____ | 该瓶中白色粉末一定有碳酸钠 |
(反思与交流)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通过讨论,一致认为原试剂瓶中的药品也可能不是碳酸钠,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 )
序号 | 实验操作 | 现象结论 | |
A | 向久置空气中的 | 产生气泡 |
|
B |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
C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满某气体的集气瓶中 | 木条熄灭 | 该气体一定是 |
D | 向某种水样中加入适量肥皂水 | 泡沫丰富 | 该水样是硬水 |
A.AB.BC.CD.D
【题目】下列实验中,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图 示 | ||||
现 象 |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被吸入瓶内,瓶内水面上升约 | 试管1中的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试管2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向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加入稀盐酸后蓝色变为红色 |
结 论 | 该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 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 | 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 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不含碱性物质 |
A.AB.BC.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