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时,从上图中选用的装置依次为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实验室要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它的优点是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检验并得到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按气体流向接口连接顺序为(_______)
A b→e→f→c→d→g B b→c →d→e→f→g
C b→f→e→d→c→g D b→d→c→f→e→g
【答案】铁架台 长颈漏斗 ACE 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 CaCO3+2HCl═CaCl2+H2O+CO2↑ A
【解析】
(1)①是铁架台;②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可选用装置C干燥,并用装置E收集,从图中选用的装置依次为ACE;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型,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当关闭止水夹,试管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稀盐酸压回长颈漏斗,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分离,反应停止;当再打开止水夹时,气体沿导气管跑出,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长颈漏斗中稀盐酸下降,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接触,反应继续进行,所以该装置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要检验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可先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再用浓硫酸干燥,然后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正确的顺序为:b→e→f→c→d→g,故选A。
【题目】葡萄糖是生命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提出问题)葡萄糖的燃烧产物是CO2和H2O,由此能否证明:葡萄糖只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实验设计)为了确定葡萄糖的元素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流程(其中浓硫酸、无水CaCl2均为常用干燥剂,部分固定装置省略)。
(1)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处氧化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方案评价)
(1)用充有空气的储气球代替装置A,是否更有利于实验的进行?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装置D和E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对调,原因是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下表3是同学们填写的实验报告,请你帮助完成。
实验事实 | 数据分析及结论 |
1.8g葡萄糖完全燃烧,得到2.64g CO2和1.08g H2O | 数据___________ 结论:葡萄糖含有C、H、O三种元素 |
(讨论交流)为了尽量减少误差:
(1)该实验在进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写1条)。
(2)从定量实验的角度看,该实验是否可进一步改进?请简要写出一个改进意见:___________。
【题目】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并且瓶盖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如右图),为确认其中的溶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到其中去,回答有关问题。
【进行猜想】猜想Ⅰ:该溶液的溶质是NaCl;
猜想Ⅱ:该溶液的溶质是NaOH;
猜想Ⅲ:该溶液的溶质是Na2CO3;
猜想IV:该溶液的溶质是NaHCO3.
【查阅资料】常温下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表: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常温下的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 7 | 13 | 11 | 9 |
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该溶液的溶质不是NaHCO3,因为常温下NaHC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是
(精确到01.%)。
【进行实验】
(1)测定溶液的pH大于7,该溶液的溶质不是 (填化学式)。
(2)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①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实验可以判断原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
【获得结论】
该瓶原来装的无色溶液的溶质是NaOH,并且 (填“没有”、“部分”或“全部”)变质。
【拓展】
提纯该无色溶液的步骤是:先向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然后过滤。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题目】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____________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及其理由是_________。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 测溶液pH | 滴加Na2CO3溶液 | 滴加BaCl2溶液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____7(选填“>”“<”或“=”) | ____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 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方案中有一个是错误的,写出能说明实验方案错误原因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