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工、农业生产中,中和反应有着广泛的用途。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根据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现对反应后烧杯内无色溶液中溶质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Na2SO4;
猜想二:______;
(实验探究)
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
实验方案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猜想二成立 |
方案二 |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 溶液变红 | 猜想二成立 |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
(反思与拓展)
(1)根据上述探究结果,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2SO4,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__________(填序号)
a pH试纸 b 生锈的铁钉 c 铜 d 氢氧化钡溶液 e 碳酸钠
【答案】2NaOH+H2SO4=Na2SO4+2H2O Na2SO4、H2SO4 方案二 因为NaOH和H2SO4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也能和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4,而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反应物是否过量 abe
【解析】
解: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猜想]该烧杯内的溶液为无色,所以猜想一:Na2SO4;猜想二:Na2SO4、H2SO4;
[实验探究]因为NaOH和H2SO4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也能和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4,而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所以方案二正确;
[反思与拓展](1)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2) a.利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pH小于7,说明溶液中含有H2SO4;
b.铜不能和H2SO4反应;
c.铁锈的氧化铁和H2SO4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如果铁锈溶解,说明溶液中含有H2SO4;
d.氢氧化钡溶液和H2SO4、Na2SO4反应都能够产生白色沉淀;
e.碳酸钠和H2SO4反应产生气泡。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性质比较稳定。在加热的条件下,它能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查阅资料:
①将新制的浓度5%的双氧水加热到65℃时就有氧气产生,加热到80℃时就有较多氧气产生。
②若在相同质量5%的双氧水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常温下就会立即产生氧气,反应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请根据上图回答问题:
(1)请你写出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
(2)小红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当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出现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并未复燃,为此,他利用图乙装置收集气体,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那么图甲实验中带火星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是某小组同学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 H2O2溶液 浓度% | H2O2溶液体积/mL | 温度/℃ | MnO2的用量/g |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 反应所需 的时间/s |
① | 5 | 5 | 20 | 0.1 | 4 | 16.75 |
② | 15 | V | 20 | 0.1 | 4 | 6.04 |
③ | 30 | 5 | 35 | 0 | 2 | 49.21 |
④ | 30 | 5 | 55 | 0 | 2 | 10.76 |
①V=________:从实验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序号)对比可知,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有关。从表中实验数据对比可知,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___
②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质量__(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注意:若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4分,总分不超过60分)
③除了上述影响因素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速率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继续探究。(写出一种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
(你的假设)___________
(设计方案)
实验方法及步骤 | 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__ | _________ | 假设正确 |
【题目】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氧气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提出假设)过氧化氢溶液生成氧气的快慢与催化剂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相同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二氧化锰(
)和红砖粉,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 1 | 2 |
反应物 | 5%的过氧化氢( | 5%的过氧化氢( |
催化剂 |
|
|
时间 | 165秒 | 46秒 |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在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快慢与_____有关;
(反思)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二氧化锰(
)或红砖粉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二氧化锰(
)和红砖粉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____和_____是否改变;
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氧气的快慢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
(提出假设)_____。(写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