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选项中的操作, 与图像不能相对应的是
A.向一块表面锈蚀的铁片上滴加足量稀盐酸
B.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C.向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A、向一块表面锈蚀的铁片上滴加足量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后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硫酸根和钡离子结合可以生成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向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后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B。
【题目】疫情期间宅出“面点热”,发酵粉一时成为很多网友热议的话题,很多人在假期迷上了做包子、油条、手撕面包等面食,根据发酵粉(含碳酸氢钠和有机酸等)可与面粉、水混合直接制作发面食品的事实,说明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碳酸氢钠的俗称叫_______。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了探究。
Ⅰ.定性探究
一.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一种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实验1)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放到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_______。
(3)欲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来确定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的成分。
①可能是Na2CO3②可能是NaOH ③可能是_______
(实验2)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将该固体溶于蒸馏水配制成溶液,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 有气体产生 | 假设_______(填序号)不成立 |
B.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 _______ | 固体产物中有Na2CO3 |
C.取上述B步骤静置后所得上层清液,滴入少量_______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假设①成立 |
(实验结论)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延伸拓展)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固体药品,已知它们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设计了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下图所示:
(1)图I、II、Ⅲ、IV所示实验方案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装置序号)_______。
(2)实验IV在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_。
Ⅱ.定量探究
为测定某发酵粉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杂质不与酸反应),按如图组装仪器(装置气密性良好),取5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计了如下实验,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可重复选择)
a 称量干燥管内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的质量
b 关闭塞b,打开活塞a,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c 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直至锥形瓶内不再产生气泡;
(1)装置甲的作用是_______,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
(2)请利用图中相关数据计算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题目】为探究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查阅资料)过氧化氢分解放热。当氧气低于一定浓度时,可燃物无法燃烧。
(进行实验)
初步探究: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序号 | 烧杯1 | 烧杯2 | 烧杯3 | 烧杯4 |
实验操作 |
|
|
|
|
实验现象 | 立即冒大量气泡,烧杯内有 少量白雾出现。 | 5分钟后,有比较大量的气泡冒出。 | 立即冒大量气泡,烧杯内有白雾。 | 立即冒大量气泡,烧杯内有大量白雾。 |
继续探究:重复烧杯1、3、4实验,并分别伸入带火星木条,如下图所示。
实验方案 | 序号 | 实验现象 |
| 烧杯1 | 木条复燃,燃烧很旺 |
烧杯3 | 木条复燃,之后火焰变微弱 | |
烧杯4 | 木条复燃,之后立即熄灭 |
span>
(结论与解释)
(1)写出烧杯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为证明MnO2和CuSO4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应增加的对比实验是_______(填具体操作)。
(3)能证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影响其分解速率的实验是_____(填烧杯的数字序号)。
(4)烧杯内出现大量白雾的原因是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烧杯4中木条熄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6)实验室若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来完成木炭燃烧的实验,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5%过氧化氢溶液 B10%过氧化氢溶液
C20%过氧化氢溶液 D二氧化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