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人的探究学习。

资料:

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C,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C。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C左右;

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测得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3)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_____(高于等于低于”)其熔点。

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测得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检查装置气密性

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

没有明显现象

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

________,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

二氧化锰受热不分解;氯酸钾受热较长时间后分解。

冷却后, “Y” 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人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时间段与步骤木条很快复燃

用化学方式表示_______

请回答:

完善上述表格。

②步骤IV中,将二氧化锰混人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

小华认为根据步骤IV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_______________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

【答案】高于 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试管内压强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使氧气的浓度降低 配比越大,分解温度越高 木条不复燃 木条较长时间后复燃 将“Y”型管倾斜,并抖动,使二氧化锰沿管壁滑入另一侧中 质量 化学性质

【解析】

1)由图2可知,氯酸钾分解的温度大约为380℃,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C,氯酸钾的分解温度高于其熔点;

2)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测得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试管内压强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使氧气的浓度降低;

3)由图3氯酸钾的分解数据可知,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配比越大,分解温度越高;

4)Ⅲ实验操作为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实验结论为:二氧化锰受热不分解;氯酸钾受热较长时间后分解;故实验现象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木条不复燃;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木条较长时间后复燃;

Ⅳ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实验现象为木条复燃,说明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和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了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将“Y”型管倾斜,并抖动,使二氧化锰沿管壁滑入另一侧中;

③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要想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我国是一个钢铁大国,钢铁产量为世界第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铁麦片中含微量铁粉,食用后可与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反应转化成可被人体吸收的亚铁离子,亚铁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图一实验模拟炼铁。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处红棕色固体全部变为黑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检验A处产物是否只有铁

①初步检验:用物理方法证明A处产物有铁,操作及现象为_____________

②进一步验证:A处的产物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发现只有部分变红。写出生成红色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说明 A处产物只有部分是铁。

(4)工业生产中,若用490万吨含氧化铁60%的赤铁矿炼铁,得到含杂质4%的生铁。计算:

③赤铁矿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万吨。

④得到含杂质4%的生铁质量为_____________万吨(结果精确到0.1)

(5)改进模拟炼铁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气体及黑色粉末成分(如图二)。当某纯净气体通过C装置发生化学反应时,观察到BC处现象如下:

⑤若B处石蕊试液不变色,C处无明显实验现象,则C处的黑色粉末是_____________

⑥若B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处固体减少,则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6)通过学习知道,铁与_____________同时接触易生锈。请你写出防止车船表面锈蚀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