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两个氧原子____________
(2)三个铁离子__________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___
(4)氧化钙中钙元素化合价_______
(5)碳酸钠___________
【答案】2O 3Fe3+ N2 Na2CO3
【解析】
(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氧原子表示为:2O.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铁离子可表示为:3Fe3+.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化学式为:N2.
(4)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氧化钙中钙元素化合价为+2价,可表示为:.
(5)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CO3.
故答案为:(1)2O;(2)3Fe3+;(3)N2;(4);(5)Na2CO3.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人的探究学习。
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C,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C。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C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测得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
(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测得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Ⅰ | 检查装置气密性 | ||
Ⅱ | 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 | 没有明显现象 | |
Ⅲ | 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 到________,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 | 二氧化锰受热不分解;氯酸钾受热较长时间后分解。 |
Ⅳ | 冷却后, 将“Y” 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人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加热时间段与步骤Ⅲ木条很快复燃 | 用化学方式表示_______。 |
请回答:
①完善上述表格。
②步骤IV中,将二氧化锰混人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
③小华认为根据步骤IV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______和_________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