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汞原子_____

2)铝离子_____

3)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

4)发酵粉中的小苏打_____

【答案】2Hg Al3+ NaHCO3

【解析】

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汞原子,就可表示为:2Hg,故填:2Hg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铝离子可表示为:Al3+;故填:Al3+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故填:
4)发酵粉中的主要成分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故填:NaHCO3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在一节实验课上,某兴趣小组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展开了探究。

1)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的CO2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实验编号

药品

块状大理石、10%稀硫酸

块状大理石、7%稀盐酸

大理石粉末、7%稀盐酸

图中丙对应实验______(填实验编号)。对比甲和乙可以看出,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之一是______。确定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当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仍有剩余,小明对此展开探究(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紫色石蕊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会变成红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猜想一:反应后溶液中无盐酸;

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

(实验探究一)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

小丽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观察到______,说明反应后溶液显______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

小明认为小丽的实验不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于是补充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A:配制______(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溶液,并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不变色。实验B: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续通入CO2,溶液变为______色。

小华认为小明的实验也不够严谨,并再次改进实验,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猜想一不成立。

(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实验探究二)请设计实验,探究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

______

______

【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人的探究学习。

资料:

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C,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C。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C左右;

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测得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3)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_____(高于等于低于”)其熔点。

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测得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检查装置气密性

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

没有明显现象

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

________,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

二氧化锰受热不分解;氯酸钾受热较长时间后分解。

冷却后, “Y” 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人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时间段与步骤木条很快复燃

用化学方式表示_______

请回答:

完善上述表格。

②步骤IV中,将二氧化锰混人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

小华认为根据步骤IV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_______________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