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了化学的无穷魅力.小强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的方法.
实验一、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如图)
实验现象:________ .
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要“观察”它的运动可以设计实验,通过宏观的现象来间接认识.
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下图所示实验)
实验现象:(Ⅰ)、(Ⅳ)中的小花变红.
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
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________ (填“A”或“B”或“C”),获得结论.
A.仅一个单因素的实验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C.用前面实验的生成物继续实验
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实验如下表所示)
方案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1 | 取两个等体积的软塑料瓶,充满二氧化碳,然后________ . | ________ |
2 | 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 中,然后________ . | ________ |
我认为方案1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 ,方案2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 .
小结:上述三个实验告诉我们:当某些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或不足以说明问题时,要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出具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来准确推知和认识化学反应.
【答案】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验证水和二氧化碳分别是否能使紫色石蕊变色;B;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盖盖紧瓶塞,震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软塑料瓶比加入蒸馏水的软塑料瓶变得更瘪;加入足量的盐酸(或氯化钡溶液或澄清石灰水或氯化钙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冒气泡(或有白色沉淀生成);通过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化的程度的对比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或通过反应物量的减少来判断反应的发生);通过验证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解析】
解:实验一、A烧杯中的浓氨水通过分子运动可到达酚酞溶液中,再根据氨水显碱性,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二、通过分析题干可知:(Ⅱ)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整个实验设计思路为:(Ⅰ)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色(Ⅱ)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Ⅳ)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实验三、方案1:取两个充满二氧化碳体积相等的软塑料瓶,分别向其中加入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因为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不大,而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软塑料瓶比加入蒸馏水的软塑料瓶变得更瘪;
方案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因为盐酸会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观察到有气泡冒出。
【题目】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过氧化氢分解进行探究。
Ⅰ.(探究一)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因素
分别取5mLH2O2溶液进行实验,测定产生4mLO2所需时间,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 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温度℃ | MnO2粉末用量/g | 反应时间 |
① | 30 | 35 | 0 | t1 |
② | 30 | 55 | 0 | t2 |
③ | 5 | 20 | 0.1 | 3s |
④ | 15 | 20 | 0.1 | 1s |
(1)对比①②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越快,则t1_____t2(填“>”、“=”或“<”)
(2)能说明过氧化氢分解快慢与溶质质量分数有关的实验是_____(填实验序号),合理的结论是_____。
(交流探讨)MnO2属于金属氧化物,其它金属氧化物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作用?
Ⅱ、(探究二)探究Fe2O3是否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
操作步骤 | 实验情况记录 | 结论 | |
① | A试管上方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 B中出现气泡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Fe2O3_____(填“不影响”、“减慢”或“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 |
② | 将B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把滤渣烘干、_____。 | 固体质量0.2g | Fe2O3质量未变 |
③ | C试管上方带火星的木条_____, D试管中溶液变成 _____色 | Fe2O3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得出结论)过氧化氢分解快慢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