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现有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编号),发生装置中还缺少的一种实验用品是_____。能用F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出现_____的现象开始收集氧气。
(2)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末端浸没在水面以下,从导管口处向外缓缓抽气,若观察到_____,则气密性良好。
(3)用B与D组合也可以制取并收集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但是反应速率会先快后慢,不利于气体收集。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建议用_____(填仪器名称)代替仪器①。
(4)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编号),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
(5)G装置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改进装置,对该装置的优点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节约药品 d.方便及时排出废液
(6)C装置有多种用途。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端(填a或b)通入,验满方法是_____。若用C装置检验二氧化碳,瓶内应装_____(填试剂名称),并将气体从_____(填a或b)通入。
(7)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2的性质进行了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如图1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图中a处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甲、乙、丙三个烧瓶的容积均为250mL,分别收集满CO2,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液体。
步骤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
步骤3: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烧瓶内的气压变化,得到如图2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曲线1、2、3分别表示甲、乙、丙三个烧瓶内的气压变化。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瓶乙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
②曲线1中BC段气压逐渐变小的原因是_____,导致CD段气压快速变小的操作是_____。
③对比曲线1与曲线3,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填序号)。
a.CO2能溶于水 b.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c.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答案】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 A 一团棉花 氧气不易溶于水 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 长颈漏斗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过氧化氢水+氧气或 分液漏斗 B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或CaCO3+HClCaCl2+CO2+H2O acd a 将带火星的的木条放在b端,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澄清的石灰水 a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或CO2+Ca(OH)2CaCO3+H2O 二氧化碳溶于水 振荡 ac
【解析】
解:(1)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试管口需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的小颗粒随气流进入导管;能用F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当观察到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现象时,开始收集。
(2)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末端浸没在水面以下,从导管处向外抽气,若观察到长颈漏斗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则气密性良好;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是固液常温型反应,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或;但是反应速率会先快后慢,不利于气体收集,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建议用分液漏斗代替仪器①;
(4)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应选择装置B,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或CaCO3+HClCaCl2+CO2+H2O;
(5)将装置G与装置B比较可知,其优点有: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方便及时排出废液;
(6)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用C装置收集氧气,则应该从长管a端进入;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可以将带火星的的木条放在b端,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若用装置C检验二氧化碳,瓶内应装澄清的石灰水,并将气体从a端通入;
(7)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或CO2+Ca(OH)2CaCO3+H2O;
②曲线1变化幅度最小,则是装置甲,BC段气压逐渐变小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水,振荡烧瓶使二氧化碳反应的速率加快,气体的体积变小,导致压强变小,所以导致CD段气压快速变小的操作是振荡;
③a、CO2能溶于水;c、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