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KOH溶液中含有H2O、K+、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KOH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
【提出问题】KOH溶液中的什么成分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猜想1:KOH溶液中的H2O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2:KOH溶液中的K+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3:KOH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 结论 | ||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 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 猜想1不成立 | ||
②用试管取少量KCl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 ![]() | 猜想2不成立 | ||
③________________,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 试管内溶液变红 | ![]() |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理由是______。
【拓展】①向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②KOH固体应__________保存。
OH-。用试管取少量溶液。试管内溶液不变色。猜想3成立。酚酞试液本身含有水分子。密封;不含OH-离子
解析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某校学生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分别用A,B,C三支试管取样,然后各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 | A中 B中 C中 | A中的物质是食盐水 B中的物质是稀盐酸 C中的物质是澄清石灰水 |
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发现问题】如何处理上述废液才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思考与分析】应先对废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后制定方案.
【实验与探究】
(1)甲同学将所有废液倒入乙洁净烧杯中,静置后得到上层清液.
(2)取少量清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中性),出现白色沉淀,静置 后向溶液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现象说明甲同学所得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 和 ,一定没有 (填物质名称).
【方法和应用】以上探究的结论启示我们,处理上述废液的正确方法是 .
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器材】
水、NH4Cl、CaCl2、NaCl;
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
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 水的体积 | 所加物质 | 测量液体温度(℃) |
实验1 | 50mL | NH4Cl | 15 |
实验2 | 50mL | CaCl2 | 28 |
实验3 | X | NaCl | 21 |
实验4 | 50mL | 无 | 22 |
【数据分析】
(1)表中X为 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结论是 .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
【反思提升】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 (填选项,可多选).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维生素C(简称V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人体缺乏V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探究如下:
探究一:检验三种饮品中Vc含量的顺序.
[查阅资料]Vc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设计方案]在三支试管中各盛2mL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分别逐滴滴加果味饮料、苹果汁和梨汁,边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时,记下所用滴数.
[实验数据]
试管编号 | A | B | C |
饮 品 | 果味饮料 | 苹果汁 | 梨汁 |
滴加的滴数 | 40 | 10 | 20 |
[实验结论]分析数据可知,三种饮品中Vc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填编号)
探究二:某同学联想到黄瓜等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Vc的含量产生影响,展开探究: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含量是否有影响.
[设计方案]请你用新鲜的黄瓜和放置一周的黄瓜、高锰酸钾稀溶液和必要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结论]按上述方案实验,根据 这一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的含量有影响.
[实验反思]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 .
A.试管的大小不同
B.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滴加
C.每次实验所用的黄瓜汁颜色不同
[思维拓展]某同学查找了Vc相关资料得知:Vc能溶于水,在加热或碱性环境中易被氧化而破坏,由此该同学继续以下探究:取2片Vc药片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VC的溶液显酸性;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溶液逐渐变成紫色,说明 ,那么在烹调新鲜蔬菜时要减少VC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
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内容。
(1)今年5月,我市各学校进行了实验操作考查。小张同学进行的实验考查是“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碳酸钠(Na2CO3)溶液,并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
①小张同学的实验记录如下表,请补充完整:
操作步骤 | 现象记录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取两支试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2mL样品1、2,再往其中滴入盐酸 | 样品1:无明显现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样品2:溶液中出现气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的酸碱度,简述操作的主要步骤: 。
(2)在实验台上有三瓶未贴标签的溶液,已知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为区别这三种溶液,在老师指导下,兴趣小组的同学把这三种溶液按A、B、C进行编号,然后分别各取适量作为样品加入到三支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活动:
![](http://thumb.zyjl.cn/pic5/tikupic/3e/5/1vh1a2.jpg)
步骤一中,C无明显现象,A、B溶液的颜色变成红色;
步骤二中,A、B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成无色,且B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①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B、C溶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小组同学在进行步骤一实验时出现异常现象:往A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时,溶液颜色先变成红色,振荡后迅速变成无色。老师指出这是因为溶液浓度过大造成的。接着,老师往该试管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观察到A溶液的颜色又变成红色,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酚酞除外)。
下列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陶瓷 | B.塑料 | C.羊毛 | D.汽车轮胎 |
某饼干包装袋上的说明(部分)如下:
商品名称 | XX饼干 |
配料 | 小麦粉、白砂糖、精炼植物油、鲜鸡蛋、奶油、食盐、膨松剂、食用香精 |
规格 | 400g |
储藏方法 | 存放于阴凉干爽处,避免阳光直射 |
A.鲜鸡蛋、奶油中富含蛋白质
B.饼干配料中只有白砂糖属于糖类
C.从营养均衡的角度看,饼干中缺乏维生素类营养素
D.饼干配料中不含无机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