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2.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B1D1,A1B的中点,求证:EF∥AD1。
解析:要证两条直线平行一是证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再用平面几何知识证明它们平行;二是用平行公理即平行直线的传递性,找到与它们都平行的“公共”直线。
这里E为D1B1的中点,易想到用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方法直接证明平行。因此,连AB1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证明:连AB1,则AB1过A1B的中点F。
又E为D1B1的中点,
∴EF为△AD1B1的中位线,
则EF∥AD1
581.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H分别是AB、AD的中点。(1)如图(甲)中,F、G分别是BC、C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乙)中,若F是BC上的点,G是DC上的点,且,求证:四边形EFGH是梯形,并且直线EF、GH、AC共点。
证明:(1)如图(甲),连结BD。
∵EH是的△ABD中位线,
∴EHBD,同理FGBD
根据公理4,EHFG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2)如图(乙)由(1)知EHBD,又在△ABD中,
∴FG∥BD,FG=BD
由公理4,∴EH∥FG,又FG>EH。
∴四边形EFGH是梯形。
则直线EF、GH相交,设EF∩GH=P
则P∈EF,又EF平面ABC
∴P∈平面ABC,同理P∈平面ADC。
又平面ABC∩平面ADC=AC
由公理2,得P∈AC,
即EF、GH、AC三条直线共点。
点评: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或者梯形,首先必须证明它是平面图形,本题中的EH∥FG是关键
580. 求证:空间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是异面直线。
证明:如图,假设空间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不是异面直线。
则AC、BD共面于α,则A、B、C、D均在平面α内,这与已知“ABCD是空间四边形(四个顶点不在同一平面内)”相矛盾。
故假设错误,因此AC、BD是异面直线。
点评:反证法是间接证法的一种,在立体几何的证中经
常用到。
579.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A1、AB的中点,试判断下列各对线段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
(1)AB与CC1;(2)A1B1与DC;
(3)A1C与D1B;(4)DC与BD1;
(5)D1E与CF
解析:(1)∵C∈平面ABCD,AB平面ABCD
又CAB,C1平面ABCD
∴AB与CC1异面
(2)∵A1B1∥AB,AB∥DC,∴A1B1∥DC
(3)∵A1D1∥B1C1,B1C1∥BC,∴A1D1∥BC
则A1、B、C、D1在同一平面内
∴A1C与D1B相交
(4)∵B∈平面ABCD,DC平面ABCD
又BDC,D1平面ABCD
∴DC与BD1异面
(5)如图,CF与DA的延长线交于G,连结D1G,
∵AF∥DC,F为AB中点,
∴A为DG的中点,又AE∥DD1,
∴GD1过AA1的中点E,
∴直线D1E与DF相交
578. 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若E、M、N分别是棱AB、BC及B1D1的中点,求异面直线DN与MC1所成的角。
解析:连NG、EM、EN、DE
∵ EMAC,NC1AC
∴ NC1EM
∴ NE∥MC1
∴ ∠DNE为异面直线DN与MC1所成的角
设AB=a,则DE=EN=GM=,DN=
△ DNE中,cos∠DNE=
∴ 异面直线DN与MC1所成的角为arccos.
577. 长方体ABCD-A’B’C’D’中,AB=2,BC=BB’=1,M、N分别是AD和BC中点,求异面直线MN和BC’所成角的大小
解析:∵MN∥AC,AC∥A’C’,∴MN∥A’C’
∴ ∠BC’A’就是MN与BC’所成的角
△ BA’C中,BC’=,BA’=A’C’=
∴ cos∠BC’A’=
576. M、N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中AB、CD中点,求证:MN<(AD+BC)。
证明:取AC中点P,则MP=BC,NP=AD
∴ MN<MP+NP=(BC+AD)
575. 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BC=b,AA1=c,求异面直线BD1和B1C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析:显然,通过平移在长方体的表面及内部不可能构造出一个BD1和B1C所成的角,但同时又为了使构造出的角便于计算,故可考虑补上一个与已知长方体相同的长方体DCEF-D1C1E1F1。具体作法是:延长A1D1,使A1D1=D1F1,延长B1C1至E1,使B1C1=C1E1,连E1F1,分别过E1、F1,作E1EC1C,F1FD1D,连EF,则长方体C1D1F1E-CDFE为所作长方体。
∵ BCD1F1
∴ BD1CF1
∴ ∠B1CF1就是异面直线BD1与B1C所成的角。
∵ BD2=a2+b2
∴ Rt△BDD1中,BD12=BD2+DD12=a2+b2+c2
∴ CF12=BD12=a2+b2+c2
∵ B1C2=b2+c2,B1F12=a2+4b2
∴ △B1CF1中
cos∠B1CF1=
(1) 当c>b时, cos∠B1CF1>0
∴ ∠B1CF1为锐角,∠B1CF1就是异面直线BD1和B1C所成的角
(2) 当c<b时,cos∠B1CF1<0
∴ ∠B1CF1是钝角
∴ π-∠B1CF1就是异面直线BD1和B1C所成的角
(3) 当c=b时,∠B1CF1=900
∴ BD1⊥B1C
法二:作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过程,其实就是平移异面直线的过程。借助于三角形中位线的平行性,也可以达到平移的目的。
如图,分别取BC、BB1、B1D1的中点P、M、Q,连PM、MQ、PQ
则 MP∥B1C,MQ∥BD1
∴ ∠PMQ(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BD1与B1C所成的角
△ PMQ中,MP=B1C=
△ MQBD1=,PQ=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得到与解法一同样的结果
574. 空间四边形DABC中,P、Q为边CD上两个不同的点,M、N为AB上两个不同的点,连PM、QN,如图,问图中共有多少对异面直线?
解析:为使计算异面直线条数的过程中不出现重、漏的现象,可采用逐步添加的方法。首先考虑空间四边形DABC的四条边DA、AB、BC、CD连同对角线AC、BD,这六条线段可形成三对异面直线DA与BC,AB与CD,AC与BD。
其次添加线段PM,则除去与PM相交的CD、AB,又可新形成4对异面直线,即PM与DA、BC、AC、BD。
因QN与PM位置等同,当添上QN时,也同样新增4对异面直线。
最后注意到,PM与QN也是异面直线。
∴ 图中共有3+4+4+1=12(对)异面直线
573. 四棱锥V-ABCD底面是边长为4的菱形,∠BAD=1200,VA⊥底面ABCD,VA=3,AC与BD交于O,(1)求点V到CD的距离;(2)求点V到BD的距离;(3)作OF⊥VC,垂足为F,证明OF是BD与VC的公垂线段;(4)求异面直线BD与VC间的距离。
解析:用三垂线定理作点到线的垂线
在平面ABCD内作AE⊥CD,E为垂足
∵ VA⊥平面ABCD
∴ AE为VE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
∴ VE⊥CD
∴ 线段VE长为点V到直线CD的距离
∵ ∠BAD=1200
∴ ∠ADC=600
∴ △ACD为正三角形
∴ E为CD中点,AE=
∴ VE=
(2)∵ AO⊥BD
∴ 由三垂线定理VO⊥BD
∴ VO长度为V到直线BD距离
VO=
(3)只需证OF⊥BD
∵ BD⊥HC,BD⊥VA
∴ BD⊥平面VAC
∴ BD⊥OF
∴ OF为异面直线BD与VC的公垂线
(4)求出OF长度即可
在Rt△VAC中
OC=AC=2,VC=
∴ OF=OC·sin∠ACF=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