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浇筑到185米设计高程,主体工程提前9个月完工,这一跨越世纪、创造多项世界第一的伟大工程进入最后阶段。三峡工程是泽被后代的伟大工程。这项工程涉及各方面的利益,首先组织专家论证其可行性,然后有关部门写出详细报告,提交全国人大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才进行具体地实施。这说明( )
A.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广泛的民主权利
B.这属于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C.这属于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D.民主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我国的决策机制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即从个人决策向集体决策乃至民主决策转变,从不透明决策向透明决策转变,从封闭型决策向开放型决策转变。这种转变,实质就是要()
A.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B.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现民主法制化
C.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文化素质
D.坚持依法行政
2.近代中国学者梁启超说:“夫国家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上之人民,而治其所居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有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家。”这一观点( ) ①揭示出了国家的本质 ②揭示了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 ③忽视了国家的阶级性 ④没有看到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黄河水量调度条例》于2006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国家关于黄河治理开发出台的第一部行政法规,条例的出台必将为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构建人水和谐作出积极贡献。国家出台《黄河水量调度条例》体现的政治学道理有( )
①国务院依法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②国家履行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国家职能
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④国家机构坚持依法治国和对人民负责原则
A.①④ B.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9、(1)洋务运动。(1分)洋务运动在实业方面,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开始出现兴办近代工业风气(1分);军事方面,创办了新式陆军和海军,增强了国防力量;(1分)教育方面,创立了同文馆、水师学堂和武备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外国书报等,培育了一批对西学有认识的人才(1分);外交方面,创立外交机构,促进了与外国的交往、此它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的起步。(1分)(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1分)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辛亥革命中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分)(3)新文化运动。(1分)理解:①器物层面技术资源的现代化必须与制度和观念层面非技术资源的现代化配套,没有制度和观念层面的同步变革,器物的变革只能落于浅尝辄止的表面文章,最终归于失败。(1分)②“伦理觉悟”的反省,其目的不在观念变革的形式本身,而是求社会整体的现代化协调。这是对“体用”关系认识的突破和深化,它表明,中国的现代化不只是需要移植西学的“用”,还必须在“体”上实现社会结构性的转换。(1分)(4)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政和预备立宪。(1分)坚持“中体西用”,不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是这些调整失败的根本原因;(1分)这些调整是清政府在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冲击下的产物,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1分)。
28、⑴材料二的观点正确,因为当时中国革命的核心任务是反帝反封建。(2分)⑵中共“一大”后,中共领导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但遭到军阀镇压;中共“三大”的策略方针,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中共“五大”未能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最终导致大革命的失败。(6分)
⑶两次会议都未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2分)
⑷材料一要求消灭资本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材料二强调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才是最主要的敌人。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逐步结合起来了。(3分)
27、(1)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2分)原因: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2分)
(2)努力: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太一统”。(4分)
(3)评价:秦朝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3分)但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且扩大了儒学和推动了教育的发展。(4分)
26、:
(1)包括自然灾害的种类、自上而下的报灾与自上而下的核灾的程序,减免的依据、减免的具体项目与先后次序、减免的年限等方面。
(2)作用:农民的生产时间有了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也得到巩固。这些都使国家富裕起来。负担:杂简和杂役。时间:780年。
(3)对不同种类的商品按不同的计量单位征收。
(4)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修改税则是顺应经济发展;符合当时全国商品流通量增大的具体形势;清代对货税则例的改革,使不同的商品,按照不同的计量单位征收更显合理。
=6.……………… 16分
21. 解: (1)解 由已知得
. …………………………………………………………………………………4分
(2)证明 由(1)可 知
则
.……………………6分
两式相减得+…+
……………8分
. …………………………………10分
(3)解 由(1)可知
则 = …………………………………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