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氧化物
(1)分类 酸性氧化物(包括Mn2O7等)
成盐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Al2O3)
不成盐氧化物(CO、NO)
过氧化物等特殊氧化物
(2)非氧化还原通性
①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只生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只生成盐,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与某些盐反应。
②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只生成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只生成盐,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与某些盐反应。
③两性氧化物:兼有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性质。
(3)氧化性还原性
氧化物里中心元素的化合价决定了氧化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若处于中间价态,则一般既可表现氧化性、又可表现还原性;若处于最高价态,则只能表现氧化性。例如H2O2跟强氧化性物质(如KMnO4/H+)作用表现还原性,与强还原性物质(如H2S)作用表现氧化性。
2、氢化物
(1)结构:分族研究,各族都有特定的结构,如第VA族氢化物是三角锥形。另外F、O、N与H原子之间可形成氢键,会使物质的一些性质(如熔点、溶解度)表现出特殊性。
(2)性质
①金属氢化物:主要研究其与水反应生成碱和H2。其本质是金属氢化物中―1价的氢与水中+1价的氢之间发生归中反应。
②非金属氢化物:先判断水溶液的酸碱性,若水溶液显酸性,则一般可以表现酸的通性,可与单质、氧化物、碱反应。其次非金属氧化物易表现还原性,注意MnO2与浓盐酸,SO2与H2S,NH3与CuO,H2O与F2等的反应。
1、单质
(1)结构:分子组成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晶体结构可分为: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
①金属单质: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外层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所以容易表现出还原性,不会表现氧化性,主要研究与氧化性物质的化学反应,故一般研究其与非金属单质、氢化物(包括H2O)、高价态氧化物(如CO2)、酸(分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和盐的反应。当然也要注意一些特殊的反应,如某些金属(如Al)可与强碱溶液反应,又如某些金属(如Fe和Al)与浓H2SO4、浓HNO3会发生钝化等。
②非金属单质: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比较多,易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容易表现出氧化性(当然也可以表现出还原性),主要研究与还原性物质的化学反应,故一般研究其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如H2)、氢化物(如H2O)、氧化物(一般是金属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反应,也要注意一些特殊的反应,如Si与HF、C与浓H2SO4或浓HNO3等。
5、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理论:主要解决化学反应的快慢与进行的程度。
在复习每种物质(知识点)时,应引导学生按以下程序进行联想:
在复习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时首先列出以下两条知识主线:
(一)非金属知识主线(六种)
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含氧酸盐
气态氢化物
单质
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
相应含氧酸盐
HCl
Cl2
Cl2O
NaClO、Ca(ClO)2
H2S
S
SO2、SO3
H2SO3、H2SO4
Na2SO3 、Na2SO4
NH3
N2
NO、NO2 、N2O5
HNO3
NaNO3、Cu(NO3)2
PH3
P
P2O5
HPO3、H3PO4
Ca3(PO4)2 、Ca(H2PO4)2
CH4
C
CO、CO2
H2CO3
CaCO3 、Ca(HCO3)2
SiH4
Si
SiO2
H4SiO4 、H2SiO3
Na2SiO3 、CaSiO3
(二)金属知识主线(五种)
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盐
相应盐
Na
Na2O、Na2O2
NaOH
Na2CO3 、NaHCO3
Mg
MgO
Mg(OH)2
MgCl2 、Mg(HCO3)2
Al
Al2O3
Al(OH)3
Al2(SO4) 3 、NaAlO2
Fe
FeO、Fe2O3、Fe3O4
Fe(OH)2 、Fe(OH)3
FeSO4 、Fe2(SO4)3
Cu
Cu2O、CuO
Cu(OH)2
CuSO4
在此基础上再构建知识网络,例如铜及其化合物:
中学无机化学重点研究的物质有单质、氢化物、氧化物、酸、碱、盐六大类。
4、化学键理论和晶体结构理论:主要解决物质结构、化学活性、稳定性、熔沸点、硬度、溶解性等。
3、元素周期律理论:主要解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例如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同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同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似性与递变性等。
2、离子反应理论和电解质溶液理论:主要解决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和浓度、溶液的酸碱性、离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包括离子互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反应和络合反应等。例如FeCl3溶液的性质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虑:Cl-的性质(沉淀性及还原性)、Fe3+的性质(沉淀性、水解性、氧化性、络合性);又如新制氯水的性质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虑:
成分
H2O
HClO
H+
Cl-
ClO-、OH-(微量)
性质
与CuSO4等反应
与Fe2+、
Br-等反应
强氧化性及漂白性
酸的通性
沉淀性及还原性
1、氧化还原反应理论:主要解决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等。例如,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可能具有还原性、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可能具有氧化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可能具有还原性又可能具有氧化性。一般说来,元素处于高价且对应物质不稳定就具有强氧化性,如HClO、浓H2SO4、HNO2及其盐、HNO3及其盐;但如果物质稳定,即使元素处于最高价也没有强氧化性,如HClO4及其盐(ClO4-稳定)、稀H2SO4及其盐(SO42-稳定)。
3、推断题。限于篇幅,这里从略。
复习必须“树魂立根”――树化学理论之魂、立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之根,充分运用理论的指导作用,才能把每个知识点导深、导活、导透。重要的理论包括:
2、离子共存问题
(1)弱酸的酸式盐离子(如HCO3-、HS-等),不能与H+或OH-大量共存。
(2)HCO3 -等弱酸酸式盐离子,在溶液中能与Al3+、Fe3+等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因而不能大量共存。
注意AlO2-与HCO3-在溶液中也不能大量共存。这不是水解,而是因为AlO2-的水解促进了HCO3-的电离,其离子方程式为:AlO2-+HCO3-+H2O==Al(OH)3↓+CO32-。
(3)HS-、HSO3-等酸式盐离子通常具有还原性,因而不能与Fe3+、ClO-等具有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