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A《经济学常识》
材料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生产资料几乎都是集体或国有的,由于不允许个体餐馆存在,出门吃饭,人们只能到国营饭店或集体饭店。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前,北方某市一条普通马路的两边,-边是生产铜的冶炼厂,一边是需要铜的电缆厂。但由于冶炼厂归冶金部管,电缆厂归机械部管,一条30米宽的马路把两家企业隔绝了数十年。
材料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农村,生产队长派活,社员集体劳动,按出勤计工分,按工分来分配,社员往往出工不出力。在城镇,职工按工资级别拿固定工资,个人收入与工作业绩关系不大。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一、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怎样才能从体制上解决这一问题?
B《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2011年3月19日,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掀开了进攻利比亚的“奥德赛黎明”军事行动。萨科齐领导的法国打响了对利比亚军事打击的“第一枪”,法国在利比亚战事中扮演“急先锋”角色,导致各方批评法国政府准备不足;在法国议会提问时,不少议员对政府大力支持利比亚反对派提出质疑,认为法国在完全掌控局势之前就仓促行动“实为不智”。21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议会下院向议员们通报了利比亚局势的最新情况。随后,议员们对是否赞成参与军事行动举行了投票,结果以557票赞成13票反对的结果通过动议案。2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则批评奥巴马在没有向美国民众、国会和军队“清楚界定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的情况下动用了军事资源,涉嫌违反宪法,甚至是可“被弹劾的行为”。
(1)结合材料,谈谈英法两国政体是如何运行的。
(2)有人说“美国的政治制度复杂,说不清到底谁管谁”,请你结合博纳的说法加以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