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典例导悟
[例1]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西藏珞巴族人口不足3 000人,也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A.民族团结原则 B.民族互助原则
C.民族平等原则 D.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平等原则的理解。思路分析如下:

答案:C
变式训练
“一支桨中止了和另一支桨的协作,这只船便只能在湖中绕圈子,而不能直达彼岸。”这句谚语启示我们,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必须( )
A.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B.保证少数民族享有平等权
C.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
D.调动少数民族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解析]选C。通过对材料中关键词“协作”的把握,可以明确题干主要强调民族间团结的重要性。A、B、D三项都与材料无关,应排除。
[例2]2009年7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青海西宁召开的全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政策,民族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民族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说明
①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质保证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团结的根本前提
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看,民族地区面貌的变化离不开党和国家支持,由此可知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和坚持党的领导,①④正确;②③表述错误,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答案:D
学业达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