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纲版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1)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最终形成:二十世纪初。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被瓜分殆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夏,美、英、中等国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最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这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2)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它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相同,即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3)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①欧洲经济区域一体化: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1957年,六国首脑签署《罗马条约》。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在布鲁塞尔宣告成立。1967年,以上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欧洲一体化的内容从最初的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1995年,欧盟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2002年1月1日正式启用。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起北美自由贸易区域组织。该协定从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③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美国等12个国家宣告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1991年,中国和中国台北、香港加入该组织。奉行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原则、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协商一致和自愿的原则,以及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其合作方式被看做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称为APEC方式。
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一战后至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3)20世纪六七十年年代以后,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4)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概况
(1)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后英国对外殖民扩张、英国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2)欧洲大陆大国法国:路易十四改革、君主立宪派经济政策、吉伦特派经济政策、雅尔宾派经济政策、拿破仑的财政改革、法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的原因、巴黎公社经济措施、法国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
(3)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北美独立战争的经济背景、美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的原因、美国内战前的西进运动和南北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的主要发明和“托拉斯”垄断组织的产生、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美国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和危机特征、罗斯福新政(特点、内容、实质、影响)、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轨迹(稳定发展--放缓滞胀--复苏繁荣)。
(4)德国“三落三起”:德意志统一前普鲁士具有完成统一的经济实力、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的主要发明及垄断组织、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原因、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的经济背景和经济政策、二战后西德成为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的原因。
(5)亚洲强国日本:明治维新的经济背景和改革的经济措施、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经济背景、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和发展成就。
(6)世界大国俄国:1861年改革背景的经济背景和经济措施、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俄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苏俄巩固政权的经济措施、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经济措施、苏联解体的经济原因。
(7)欧洲文明古国意大利: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的经济原因、意大利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局限、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的经济意义、意大利两次侵略埃塞俄比亚的不同结果及其经济原因。
5.亚洲经济的发展(关注新加坡、韩国、泰国、马亚西亚、印度和西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