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节:新文化运动
1.(江苏省扬州中学2009届高三12月月考)17世纪上半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B
A.是自相矛盾的
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2.(江苏省金陵中学2009届高三上期期中)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文中的这种“潮流”是指 B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传播
3.(江西省新余一中2009届高三二次模拟)一份杂志强调要“去遗传的科举思想,进于现世的科学思想;去主观的武断思想,进于客观的怀疑思想。”这份杂志最可能是哪一时期的产物? D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湖南省张家界市2009届高三11月联考)千龙网曾披露《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190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的原因 C
①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 ④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湖南省张家界市2009届高三11月联考)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 D
A.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C.第一次高举社会主义的大旗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6.(北京市海淀区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练习)新文化运动发起的目的是寻求“救国之要道”或“根本之救亡”,其“要道”或“根本”是 B
A.政治革命、推翻“军人用武力之政府” B.思想启蒙,启发“多数国民之觉悟”
C.实业救国,兴办“机器生产大企业” D.以俄为师,迎接“世界革命新纪元”
7.(江苏省扬州中学2009届高三下期一次月考)某报报道:“若夫别尊卑
,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未铲除殆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人或事)……当然接踵而生,毫不足怪。”这则报道应出自下列哪一份报刊? D
A.《国闻报》 B.《时务报》 C.《民报》
D.《新青年》
8.(山西省太原市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调研)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欲求生存,必须抛弃数千年相传的“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说明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目的是A
A.民主共和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学习西方
9.(辽宁省大连24中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C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政治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10.(辽宁省抚顺一中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读表《新青年》杂志关于妇女、婚恋主题的部分作品和文章篇目,能反映的准确信息是 D

A.《新青年》杂志已经具有了国际影响力 B.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开始影响中商
C.近代西方女权思想开始影响中国
D.西学东渐的深化
11.(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09届高三1月调研)一位知识分子提倡:今日所需,乃是一种可独、可听、可歌、可讲、可记的言语,要读书不必会句读。此人是 B
A.梁启超 B.胡适
C.蔡元培 D.徐志摩
12.(江西省吉安市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小张看到一篇短文,摘录部分内容如下:“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这种文学风格的盛行,与近代哪一次革新运动有关 C
A.自强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新中国成立
13.(湖南师大附中2009届高三五次月考)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A
①抨击了儒家的传统道德
②推动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
③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
④声讨北洋军阀镇压学生的爱国运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