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谐思想--和谐思想是构成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1)“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渊源
构建和谐社会是千百年来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目标。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①孔子、孟子、荀子的儒家“民本”思想
孔子强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爱人之心调解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已。
孟子强调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
新课标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思想家
思想比较 |
孔子 |
孟子 |
荀子 |
|
同 |
仁的思想 |
爱人 |
仁政 |
仁义 |
民本思想 |
为政以德 |
民贵君轻 |
君舟民水 |
|
异 |
人性论 |
性相近 |
性善论 |
性恶论 |
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③统治者的“民本”思想--强调君民和谐
古代开明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以民为本的思想。如唐太宗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励精图治。唐太宗把老百姓和君主的关系比喻成水和舟的关系,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避免“覆舟”悲剧的出现,他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主张“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并努力做到戒奢从简,轻徭薄赋。
西方和谐思想、“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提出过建立理想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近代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提出了铲除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资本主义“文明制度”,以和平方式建立和谐制度,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主张。但由于当时并不具备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所以这些设想最终只停留在书本上,是一种空想。
人文主义思潮: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
启蒙思想: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集中力量批判封建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提出、宣扬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自由、平等、民主与法制等思想原则得到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观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灵魂
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体现出的“以人为本”精神
①毛泽东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②邓小平提出的“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
③江泽民提出的“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④胡锦涛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人与自然、人际之间和谐的思想
①道家: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着,有无、难易,是相互依存变化的,提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观点,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严刑峻法。
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现象。
②法家: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法治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以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制约,“法不阿贵”。
③天人和谐。如“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而不是对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类必须以遵循自然规律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战国时期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的思想。
④佛教:宣扬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为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压迫、安于现状。
4、历史地位:
基础网络
开国:618年,李渊称帝,国号唐,定都长安,李渊即唐高祖。几年后全国基本统一。
时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
思想:吸取隋亡教训,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
成效: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
|
|
|
③贤相房玄龄、杜如晦,名将李靖、李勋,谏臣魏征,人才济济。
革新政治:在隋制基础上,进一步革新、完善制度。
|
|
文化: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当权:高宗懦弱多病,武则天以皇后身份协助处理朝政,逐步掌权。高宗死后,改国号为周,成为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
|
|
②破格录用有才能的庶人,如名相狄仁杰、姚祟等。
成效: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
时间: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
①选贤任能。选拔德才兼备、年富力强者为相,如姚祟、宋景等;精简官吏,定期考核。
|
|
③限制佛教。裁汰僧尼,禁建新佛寺。
④实行募兵制。
⑤大兴文治。发展科举,设集贤院,广聚学者。
成效:出现继西汉前期之后的第二个鼎盛局面--政治清明、国家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或“开元盛世”。
重点、难点、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