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虽然琐碎,但是它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折射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据此回答7-12题。
7.(06年山东青岛三中高三月考)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
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人
C.西方殖民者涌人中国,实行同化政策
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
7.B
本题可以采用否定法,吃西餐显然并不是资产阶级的特权;A错误;西餐代表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同化”政策,C错误;D的表述与事实不符,直到现在,大部分中国人仍然更喜欢中餐,所以只有B是正确的。
8.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取代,“大人”、“老爷”等被“先生”、“君”取代,造成这种礼仪变化的历史背景包括
①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 ②教育制度的改革 ③五四运动的洗礼 ④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8.A本题的关键词是“民国之初”,
②③显然与这一时间限制不符,可以排除。
9.(06年山东寿光一中期中)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
A.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 B.民主运动的推动
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
D.妇女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9.A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动力,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性时间--19世纪中期,那时欧洲工业革命正方兴未艾。
10.(06年山东北镇中学高三月考)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运动中
C.“大跃进”运动中
D.人民公社运动时期
10.C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20世纪50年代末”,联系教材内容可知以大炼钢铁为主的“大跃进”发生在1958年,符合题干的要求。
11.
右图我国近代典型居住建筑--大杂院,他的特点是:
①主要分布在北方城市 ②为富家大户所居住 ③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④是在四合院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11.D 大杂院有多家杂居,不是富家大户所居住,它是由中国北方的四合院发展而来的,与西方建筑没有关系,因此可以排除②③。
12.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1977年是一个改变人生轨迹的一年,主要是因为这一年
A. “四人帮”被粉碎了 B. 恢复了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C. 中国正式实行义务教育 D. 高校大规模扩招
12.B 本题可以从时间上选择,A、C、D都不是发生在1977年,只有B发生在197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