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读1992年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表3),完成19-20题。
具体地区 |
年生物量(万吨) |
可载人口量 |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长江中下游 |
88600 |
22000 |
395 |
青海、西藏 |
10000 |
1000 |
4 |
19.形成表3中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
A.水文 B.地势 C.日照 D.热量
20.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B.毗邻海洋,气候湿润,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C.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D.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读表2,完成17-18题。
表2 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 单位:hm2
![]() |
旱田 |
城镇用地 |
工矿用地 |
草地 |
其他 |
河渠 |
489 |
-7 |
0 |
235 |
48 |
海涂 |
43 |
-155 |
-2027 |
0 |
17627 |
水库坑塘 |
25657 |
-33 |
-211 |
5694 |
926 |
水田 |
76 |
-793 |
1053 |
0 |
0 |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7.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
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
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塘
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18.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