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23--24题。 图10
23.导致图中A地近10年平均气温增幅
较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城市的快速发展
B.工业生产的发展
C.农业生产的发展
D.全球气候变化
24.若该地工业布局合理,下列关于该地
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区最可能位于西南部
B.工业区最可能位于东北部
C.盛行风向最可能是东北风
D.盛行风向最可能是西南风
地形、河流三种区位因素,箭头指示方
向表示区位条件越来越好。读图回答
25--26题。
回答21--22题。
2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
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C.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
D.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22.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
自: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
C.资源密集型产业
D.现代服务业
图10反映了某区域以A地为中心,半径
约15千米范围内,近10年平均气温增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 图9
读某交通网络图图8,回答19---20题:
图8
19.交通通达指数是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它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图甲中通达性最好的点是:
A.A B.C C.D D.E
20.交通的连结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其中通常用贝塔指数(为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来计算与比较。那么上图中交通网络发达性比较正确的是:
A.丙﹥乙﹥甲 B.甲﹥乙﹥丙 C.甲﹥丙﹥乙 D.乙﹥丙﹥甲
图分析回答17--18题。
17.图中四点达成交易的机率由大到小排序
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 D.乙甲丁丙
18.若要在图上新布置一个同等规模的商业
中心,则最佳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国际上有两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判断15---16题。
15.相对于“内含式”而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直接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数量多 C.人口密度小 D.经济发展水平快
16.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也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则: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图7
B.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
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右图是三个同等规模商业中心对周围
顾客达成交易的概率的等值线分布图。读
判读卫星遥感图像时常使用对比分析法,具体说就是对不同时间、不同地面物体的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和分析。如图6,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在不同时间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符号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读图回答12--14题。
12.区分两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最佳遥感图象应拍自播种:
A.30天后 B.75天后
C.100天后 D.140天后
13.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洞庭湖平原 D.太湖平原
14.限制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势较高,热量不足 B.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C.地处内陆,水源不足 D.地处沿海,旱涝频繁
11.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10.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
B.②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该区域在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
D.从③至④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垂直地域的差异
山地的坡向和坡度决定了获得的太阳直接辐射量的多少。图4中的①②和③④分别是甲、乙两山地在冬至日南、北坡不同坡度所接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图中实线代表等太阳辐射量线)。读图回答7--9题。
图4
7.图中序号代表的坡向正确的是:
A.①③表示南坡 B.②④表示南坡 C.②③表示北坡 D.①④表示北坡
8.由图判断甲乙两地冬至日昼夜长短正确的是:
A.甲地夜长约8小时 B.乙地昼长约8小时
C.甲地昼长比乙地短约3小时 D.甲地昼长比乙地短约1小时
9.图中a、b的值分别为:
A.16°48′,55°26′ B.18°20′,55°26′
C.18°20′,56°34’ D.16°48′,56°34′
图5是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10--11题。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