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348  2356  2362  2366  2372  2374  2378  2384  2386  2392  2398  2402  2404  2408  2414  2416  2422  2426  2428  2432  2434  2438  2440  2442  2443  2444  2446  2447  2448  2450  2452  2456  2458  2462  2464  2468  2474  2476  2482  2486  2488  2492  2498  2504  2506  2512  2516  2518  2524  2528  2534  2542  3002 

2007-2008学年度曲阜市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第1―20题为选择题,20分;第Ⅱ卷第21―23为非选择题,30分;共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

    1、十一长假,八年级(1)班某同学随父母到南方旅游,见到这样一尊雕塑,请看下图(撅段的烟枪),你猜猜看她去了什么地方?(    )

    A、承德    B、上海            C、北京            D、虎门

2、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一事件是在(    )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中日甲午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3、它曾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它曾经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它成了中华民族屈辱的标记。这里的“它”是(    )

    A、圆明园         B、承德避暑山庄    C、故宫            D、云冈石窟

4、在山东威海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  )

    ①林则徐率军抵抗英军  ②邓世昌为国捐躯  ③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④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日本侵华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考上北京大学是许多中学生的美好愿望,你知道北京大学是我国历史上哪个事件留下的产物?(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6、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

    A.张义    B.李辛            C.王平            D.赵洋

7、下列历史人物中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徐特立

    8、小林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下图片:一群游行的人手举的旗帜和横幅上写着“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标语。你认为这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9、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是(    )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辛亥革命    D、红军长征

    10、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该出现的是(    )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河         C、翻越大雪山         D、会师井冈山

    11、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其主要依据是:(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    B、国民政府已经开始积极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影响国共两党的友好关系

    12、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  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

    A、南京    B、上海            C、广州            D、北京

    13、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参加一战    D、抗日战争

    14.学习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老师要求同学们推荐的四部影片中有错误的是(    )

    A、《大决战》  B、《挺进大别山》  C、《西安事变》 D、《渡江侦察记》

    15、突破国民党军长江防线,直捣南京,结束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6、2005年4月29日,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实现了跨越60年的握手。想一想,如下图,60年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曾在哪里举行会谈(    )

    A.重庆    B.南京            C.北平            D.延安

    17、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代旧有的跪拜礼,是在(    )

    A、洋务运动后    B、戊戌变法后         C、辛亥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

1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外部原因是(    )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日本提供了大量的贷款

C、北洋军阀的分裂                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9、下列四组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A.孙中山――辛亥革命                B.张謇――洋务运动

    C.詹天佑――京张铁路                D.张学良――西安事变

20、下图的作者是

    A.詹天佑         B.陶行知                C.徐悲鸿                D.冼星海

第Ⅱ卷  非选择题(30分)

    21、填空题(每空1分,共7分)

    (1).近代香港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缩影。        年英国通过《         条约》占领了香港岛,1860年又通过《           条约》占领了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英国以             的形式获得了新界,至此,香港地区被完全占领。

(2).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系列会议,解决了不同时期的许多重大问题。1921年       

            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35年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抗日战争末期,中共又召开了,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2.史料诊所(4分)

    在八年级(2)班举行的“纪念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历史活动课上,李伟同学准备了如下关于孙中山先生事迹的材料,里面有多处错误,请你找出来,在错误处下面划上横  线,并在线下改正。

    孙中山,广东人,1894年他在美国檀香山联络爱国华侨,成立了革命团体华兴会。1905  年,又组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政党同盟会,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新青年》发刊词  中提出了三民主义,并把它作为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1912年,孙中山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1924年,建立黄埔军校,亲任军校校长,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1925年逝世。

    23.材料解析题(共有2题,共19分)

    (一)阅读下列材料(8分)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  国救民道路的历史。

    材料一: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京师同文馆

            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安庆军械所

            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工业――汉阳铁厂

    材料二:中央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材料三: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劫总统的权力。

阅读分析后,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反映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请写出一位代表人物(2分)

②材料二反映的又是哪一派别的主张,请写出两位代表人物(3分)

③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革命后所颁布的政治主张?请简要写出这一革命的历史作用(3分)

(二)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后,随着国力的增强,制定了以朝鲜为跳板向中国扩张的计划。

材料二: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歌曲《松花江上》

    材料三:2005年的日本新版教科书(送审本)对卢沟桥事变作了这样的叙述: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鳃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的困难起来。

    材料四:

    冈村宁次的代表在南京向何应钦递交投降书

    阅读分析后,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写出日本在清朝时期发动和参与的两次侵华战争(2分)

    (2)材料二中“我”为什么从“九一八”(“那个悲惨的时候”)不得不到处流浪?该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3)材料三中日本新版教科书(送审本)认为卢沟桥事变是由哪方挑起的?日本教科书对卢沟桥事变的不实叙述,反映日本对侵略中国的历史持什么态度?(2分)

    (4)请写出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英勇抗战的各一次战役(2分)

    (5)请为材料四的插图拟一个最能表达你思想的主题

    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小短文(30字以内)要求语言简洁、观点鲜明。(2分)

试题详情

2007年临沂市费县初中调研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试题详情

2007年临沂市费县初中调研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潍坊昌邑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试题详情

2006年山东省淄博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部分)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潍坊昌邑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试题详情

2006年中考地理模拟考试卷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滕州市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

历 史 试 题

    各位同学,展示自己睿智的时候到了,请认真阅读试题,冷静思考,沉着答卷!预祝各位考试成功!

试题详情

2006年崂山区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第Ⅰ卷(选择题   共25分)

试题详情

青岛第六十五中学地理中考试卷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