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696  1704  1710  1714  1720  1722  1726  1732  1734  1740  1746  1750  1752  1756  1762  1764  1770  1774  1776  1780  1782  1786  1788  1790  1791  1792  1794  1795  1796  1798  1800  1804  1806  1810  1812  1816  1822  1824  1830  1834  1836  1840  1846  1852  1854  1860  1864  1866  1872  1876  1882  1890  3002 

2007-2008学年度肥城市上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

语文学习效果评价试题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滨州市无棣县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潍坊市诸城九年级下学期

单元过关考试 (四)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18分)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潍坊市诸城九年级下学期

单元过关考试题(三)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潍坊市诸城九年级下学期

单元过关考试题(二)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潍坊市诸城县九年级下学期

单元过关考试题(一)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

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题共2张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卷,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3.答卷前将密封线以上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quán)释    (shà)眼      积(zǎn)    荟(cuì)

  B.(cù)然      雕(lòu)      (jié)取     归(xīng)

  C.(bì)益      (bìng)溅    呜(yè)      (tuān)急

  D.(zhào)祸    (juān)刻    自(yǔ)      (yì)立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摒弃    怠慢    憧憬    潜移默化

  B.挤身    阖家    婵娟    烟波浩淼

  C.犀利    酣睡    慷概    罪魁祸首

  D.骷髅    惊羡    尘缘    邪魔鬼崇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________,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________和人文________,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________。

  A.缩影    风俗画    风景线    结晶

  B.结晶    风俗画    风景线    缩影

  C.缩影    风景线    风俗画    结晶

  D.结晶    风景线    风俗画    缩影

4.填空。(10分)

  ①成功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当初她的芽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海纳百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壁立干仞,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⑤谁道人生无再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活是一部教科书,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完成下面问题。(4分)

  ①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近年来,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备受青睐,其火热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阐述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鉴赏(共40分)

(一)阅读《幼时记趣》一文。完成6―9小题。(9分)

幼时记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索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本文作者叙述了童稚时具有“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请你模仿下面的“示例”,写出后两件趣事。(2分)

  示例:笫2段:观蚊如鹤之趣。

第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趣。

第4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趣。

7.解释加点字词。(3分)

明察秋毫  秋毫:____________________

项为之  强:____________________

丛草林  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下面语句。(2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文意,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式扩展语句,注意语意连贯。(2分)

    童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在童真的爱的目光下,一只蝴蝶就是一只凤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繁星》,完成10―13小题。(10分)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10.课文围绕着繁星,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有一夜”四个片断。(3分)

11.文章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前者,还是后者?为什么这样写?(3分)

12.第3段、第4段加点词“它们”和“那个巨人”分别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第3段画线句子的前一句写“我沉睡着”,画线句又写“我觉得”,“沉睡着”和“觉得”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8小题。(10分)

寂静除夕夜

    每当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二十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令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

    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5工分。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她有个怪癖,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后来才明白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盆砸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

    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春节临近了,按乡村的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要烧香磕头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吃年饭放鞭炮则是来年好运的预兆。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各家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

    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排开,齐齐下跪,告诉他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

    “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

    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分明看见。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

    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即将面临的灾难。先是将乡亲们偷偷援助的家什,转移到母亲够不到的地方,然后让年幼的我上床休息,他们则和衣而坐,围着小火炉静静地等待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

    那一夜好长好长。躺在被里的我怎么也睡不着。只听姥姥轻声吩咐八岁的二姐守前门,十一岁的哥哥守后门,她和姐姐则设法招架母亲,二姐和哥哥的任务是坚决别让母亲跑出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终于熬不住睡着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公鸡的啼鸣声将我唤醒。那一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始终未曾响起,整个村庄熟睡一般鸦雀无声。好心的人们为了不让我们这个风雨飘摇之家雪上加霜,摒弃了几千年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也没放鞭炮。

    以后的日子好过得多,被判刑十五年的父亲只关了一年便平反。父亲出狱前母亲奇迹般康复了。

    二十年过去了,岁月的流水冲淡了许多记忆,那个寂静的除夕夜却令我永生难忘,乡亲们善良的义举时时感染着我。熟识的人都说我特富同情心,因为我被乡亲们关爱过。我深深懂得,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一如我,一如我们全家。

    我再次遥望远方,默默祈祷:

    愿你们永远平安。

14.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哪个词可以看出这段经历给作者的影响至深?(2分)

15.文中加点词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第5段第2句“姐姐”的前面加了一个“品学兼优”的修饰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2分)

17.第5段画线句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9―21小题。(11分)

亲情

王国江

童年时看父亲

父亲是一座山

而我是一只林中鸟

鸟永远离不开山的熏陶

 

童年时看母亲

母亲是一片蓝色的湖

而我则是一尾鱼

鱼永远离不开湖的怀抱

 

山给我坚强的品格

湖给我水的欢笑

山进化我飞翔的羽毛

湖蜕尽我游弋的鳞屑

 

成年时再看父亲

父亲变成山中一片林

而我却挺拔成一座山

山永远报答不完林的恩情

 

成年时再看母亲

母亲则变成湖中的一片水草

而我却坦荡成一片湖

水草永远庇护湖的波涛

19.此诗是献给父母的一首赞歌,诗人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喻,表明父母对子女的哺育之情。成年时借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父母对子女永恒无私的爱,并表达儿女永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0.理解“鸟永远离不开山的熏陶”和“鱼永远离不开湖的怀抱”两句的含义。(2分)

21.体会前两段诗中比喻的精妙之处。并根据这组比喻,发挥联想,现在的你是什么?父母又是什么呢?(4分)

(1)精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十三四岁的我们走过了令人神往的童年阶段,每个人的童年阶段都有过令你难忘的回忆。

请以“回忆__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不少于500字。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

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题共2张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卷,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3.答卷前将密封线以上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一部  分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骨(lu)  (yān)巴  (chà)异  谦(jiù)

B.呜(yàn)  (cù)然  (pán)跚  (lán)褛

C.肥(nèn)  (xī)跷  呆(zhì)  焦(zhuó)

D.(yùn)怒  山(ào)  (piē)见  (xuán)虚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逶迤  殷切  书藉  苛捐杂税

B.泥泞  祈祷  贫瘠  踉踉跄跄

C.篱笆  嫣红  狼籍  万籁俱寂

D.篝火  遨游  踌躇  气势磅礴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名句,请写出:(2分)

  (1)红军长征中的任意两座“山”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军长征中的任意两条“水”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10分)

①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_____________的,像春蚕在_____________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_____________,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_____________,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过零丁洋》中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⑤日有所思,夜有所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5.仿照例句的句式和所用的修辞方法,写出你对“家”的感受。(4分)

  例句: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远征,那么家是一辆舒适的马车,家是恬静的小巷,家也是永恒的驿站。(4分)

仿写: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鉴赏(共40分)

(一)阅读《人琴俱亡》一文,完成6―10小题。(12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6.下列句中与“恸绝良久”中“良”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居心不良    B.感慨良深    C.良心未泯    D.除暴安良

7.王子猷对弟弟独特的悼念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同语的含义。(4分)

         又留蚊于帐中(    )                   羊补牢(    )

    (1)                                   (2)

         子敬好琴(    )                       人琴俱(    )

9.选出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A.于敬一向喜欢琴,因此他便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

  B.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

  C.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因此(子猷)独自走进去坐在灵床上。

10.对“子敬子敬,人琴俱亡”一句该怎样理解?(2分)

(二)阅读《老山界》选段,完成11―14小题。(10分)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尚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11.第①段写景的观察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⑦段写景的观察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示了老山界山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山界山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2.“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13.文段中对红军战士的对话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文中加点的“一步一步”包含什么意思?(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9小题。(10分)

父亲的眼神

    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因为有“瘸腿科”,加上当时传说文理不再分科,所以,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的差。这样的情况下,肯定高考无望。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前,我彻底失望,回到家里。

    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二流子”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他对我寄予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我不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的沉默。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的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在身上像虫子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

    中午,回家吃过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退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沉默,让我忐忑不安。

    吃过饭,父亲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收不到了。”我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汗水把我弄得睁不开眼睛,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候,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看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

    “当庄稼人你也不够格,躺在地头睡觉庄稼就会长出来?你那个样,二流子也比你强。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赶快起来!”

    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经流下汗来了,不是热汗。是冷汗。

    当天晚上,回到家,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把我推起来。一睁眼,又是那眼神……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一句:“我要上学!”

    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上了一名记者。

    尽管远离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

    时至今日,我最喜欢的歌还是蔡琴的《你的眼神》。这首歌的旋律很美,很忧郁,很沉静,很悠远,父亲的眼神不这样,但我想起来却抑制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我忘不了你的眼神!”

15.“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2分)

16.“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一句:“我要上学!”句中的“恶狠狠”体现了“我”什么心理?(2分)

17.“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父亲用朴素的话道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2分)

18.“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请根据文意说说为什么父亲的眼神会让“我”不安。(2分)

19.“我的心乱成了一锅粥”一句表现了“我”复杂的内心情感。请揣摩“我”当时的心理,写一段表示心理活动的文字。(30字左右)(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3小题。(8分)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无数的中华儿女,都像钱学森一样,怀着一颗火热的中国心。

啊,中国心

    ①朋友,当你听到《我的中国心》这支歌的时候,难道你不陶醉在那优美、深沉的旋律里?难道你不被歌曲所抒发的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愫所感染?难道你不因此而联想起许许多多有一颗中国心的炎黄子孙?

    ②“……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③在歌声中,我想起了一个四五岁的小孩,他蹲在一边看着一张图纸,我和几个伙伴在打排球。突然,球掉进了水沟里。“哎,这张纸给我擦球行吗?”“我才不呢!”我掏出一颗巧克力,说:“你把纸给我,这颗巧克力就归你。”他望望巧克力,又望望地上的那张纸――哦,这时候我才看清那是一张中国地图。他摇摇头。我故意追问了一句:“你不想吃吗?”“想。”“那你怎不给我?”他扑闪着大眼睛,认真地说:“爷爷说,不能出卖祖国。”

    ④热爱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共同感情。这种感情一代连着一代,缠绵不断。你看,这个幼小的心灵里,不是已经注进了真挚的爱国之情了么!

    ⑤呵,中国心!中国心!

    ⑥“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⑦记得报纸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件事,在进攻被越寇侵占的者阴山的途中,部队碰到敌人布下的雷区。因扫雷器坏掉了,无法前进。时间已非常紧迫,容不得半点迟疑!一位战士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放下枪支,从容地滚向雷区。顿时,雷声四起,火光冲天,硝烟弥漫……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给部队滚出了一条通向胜利的路,自已也走完了闪光的人生之路。

    ⑧祖国――难道还有比这更为神圣的字眼吗?为了它,多少人献出了勃发的青春,多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这些人的心里,祖国的位置永远高于一切,高于一切!

    ⑨啊,中国心,中国心!

    ⑩“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11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生命垂危的华侨,叫儿女们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个精制的盒子。儿女们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等父亲用颤抖的手接过去。打开来一看,原来是一撮黄土!一个家财万贯的企业家,为什么会看重这一点分文不值的黄土!这是他离开苦难的祖国时含着热泪揣在怀里带走的。他用微弱的声音说:“当年,我为生计所迫离开了祖国,可我的心始终没有离开祖国啊!我每每望着这撮土,思念遥远的故土……终于,我的心愿得到了实现,祖国强大起来了!强大起来了!……可惜我无法再为她出力了,这是我终身的遗憾……”他立下遗嘱:将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国大地上,把毕生积累下来的一笔财产献给祖国;并要求儿女们回到故土去,建设祖国……

    12这是什么时候?――他快要离开人世的时候;这是什么地方?――远离祖国的地方。可他还是深深地(juàn liàn)___________祖国、热爱祖国!这是一颗多么火热的赤子之心啊!

    13啊,中国心,中国心!

    14“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20.文中横线处按拼音应填的汉字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

21.文中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各用一句话概括。(3分)

22.以上三个事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2分)

23.文中引用的歌词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2分)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题目:这事真让我_________。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或让你高兴、欣慰,或让你伤心、沮丧,或让你失望、后悔……请根据上述提示,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题共2张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卷,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3.答卷前将密封线以上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yīn)哑     扶(yè)     阔(chuò)    一(póu)黄土

  B.(chán)于    阴(huì)    (xī)取      吹毛求(cī)

  C.佝(1óu)    (mǎng)然    (chǎn)证    面面相(qù)

  D.深(suì)    (jié)据      (kuàng)骗    味同(jiáo)蜡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1分)

  A.留滞    睿智    抽噎    恃才放犷    重蹈覆辙

  B.旁骛    瑟索    藻饰    润如油膏    怒不可遏

  C.亵渎    恣睢    嗔怒    涕泗横流    斩钉截铁

  D.诅咒    褴褛    妖娆    强聒不舍    根深蒂固

3.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3分)

(1)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腻了!

    垂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半晌而起,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物是人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句积累。(6分)

  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肠断白滔州。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④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____;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的文字优美深刻,富含哲理,读一读,完成①一③题。(7分)

    珍惜阅读,便是珍惜历史,珍惜至今残留的石鼓文陶埙(xūn,古代吹奏乐器)石罄发出的音响以及青铜瓦上的装饰画。

    珍惜阅读,便是珍惜传统,珍惜乐山大佛永乐大钟以及太极八卦少林武当飒飒英姿猎猎雄风。

    珍惜阅读,便是珍惜文学,珍惜楚韵风骚唐诗宋词,乃至      的西游,     的三国,   ③  的红楼。

    珍惜阅读,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将下列词语填入第三句横线①②③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3分)

  A.情诗千载    B.摄魂夺魄    C.剑戈惊天

②仿照前三句句式,在横线上把第四句补充完整。(2分)

③第三句中的“西游”指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这部小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你喜欢的两个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第二部分  阅读鉴赏(共42分)

(一)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段,完成6―10小题。(9分)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者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6.对第、2小节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1分)

  A.这两段摆出了对方的论点和论据,树立“箭靶”。

  B.从这两段摆出的事实可看出,作者将揭露的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政府。

  C.本文列举了“两年之前”“不久”和“现在”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表现了自己的忧虑。

  D.这两段文字用了先摆敌论据,后摆敌论点的写法。

7.第4小节最后一句最初发表时被删去了,你认为是删去好,还是不删好?为什么?(2分)

8.上面语段的“他信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自欺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文中第2、3节中的两个“中国人”的含义相同吗?请写出其具体含义:(2分)

10.品味语言,说说第1小节中加点的“总”“只”两字在句中的作用。(2分)

(二)阅读《雨说》选段,完成11―13小题。(7分)

    雨说:我来了,我来的地方很遥远

    那儿山峰耸立,白云满天

    我也曾是孩子和你们一样地爱玩

    可是,我是幸运的

    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________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________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________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

    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11.根据原诗的内容,在诗节横线处填空。(3分)

12.从这四节诗中,我们能领悟到“春雨”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

13.“第一样事”和“第二样事”所指的内容是相同的,都是“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这样写不重复吗?为什么?(2分)

(三)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选段,完成14―17小题。(10分)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14.什么原因使父亲神态异常,语无伦次?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5.母亲突然暴怒的原因是什么?(2分)

16.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这表现了“我”什么心理?(3分)

17.通过此段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2分)

(四)阅读傅雷的一封家书。完成18―20小题。(7分)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点钟就醒了,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那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看的,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地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有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感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总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增多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欢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地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告诉你。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8.第一段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2分)

19.仔细品味“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句中“终身”和“印”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0.在作者看来,什么是幸福?你认为什么是最幸福的?(3分)

(五)阅读《隆中对》选段,完成21―26小题。(9分)

    亮笑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____________其岩阻,西____________诸戎,南____________夷越,外____________孙权,内____________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2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2分)

    (1)此不可与争锋  诚:____________    (2)国险而民  附:____________

22.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在文中标“(    )”的段落内出现了两处。请指出来并解释。(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诸葛亮提出的策略中,强调对不同方面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根据句意,依次填入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保  抚  和  争锋  修      B.保  和  抚  结好  修

  C.守  和  抚  结好  修      D.守  抚  和  争锋  修

24.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将军亲自率领着益州的老百姓向秦州出发。

  B.您身先士卒,率领着益州的军队从秦州出发。

  C.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发。

  D.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

25.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2分)

①曹操:

②孙权:

26.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来概括)(1分)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请将题目“忘不了_____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抒写真情实感,要有新意,有创见。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滨州市无棣县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题共10页,满分l20分,考试时间l00分钟;

2.请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中性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3.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