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地理》新教学大纲的总体认识

            ――兼论教学大纲的贯彻

 

新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给人以一种“新”的感觉。

一、新的中学地理学科体系

1.单功能 组成学科的各个部分(或要素),例如:初中的地理基础知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高中的 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区域地理等都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个部分(要素)都有各自的功能,这种单个部分(要 素)的功能称为单功能。

试题详情

2.复功能 复杂事物由两个以上部分(要素)构成。例如: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两部分机械相加,而不发 生任何联系,那么,它们的复功能同单功能相比,也只有“量”的增加,因为只强调分解,或只强调简单的综 合,都不利于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

试题详情

3.整功能 按系统论“整体原理”来分析,高、初中地理虽在各自的小范围内自成子系统,但在整个中学 地理学科体系的大范围内却是一个个组成部分(要素),见右图,它们共同组成以人地关系为中心的一个大系 统。

附图{图}

右图说明:

试题详情

1.以人地关系(人与环境协调发展)为同心圆,是地理学科教学的指导思想。

试题详情

2.由外层→内层来表明地理课程由低年级→高年级的排序,它们相对独立,各有自己的功能。

试题详情

3.各层次课程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外层课程是内层课程的基础知识。初中地理为开设高中地 理作好知识铺垫,高一拓宽知识,高二、高三提高深化,让学生学到较为完整的地理知识。

4.愈往内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愈加密切。

系统内各要素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后,才能发挥其整体功能。整体功能(E[,整])决不只是各部分(要 素)功能的算术和(∑E[,部]),而是加上各部分组合产生的功能(∑E[,联]),用公式表示:

E[,整]=∑E[,部]+∑E[,联]

掌握知识结构,布鲁纳曾说就是掌握知识联系,它启示我们,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高级能力,是在一门学 科内进行联结,使显然分离的“知什么”相互联系起来,这才叫理解知识。

解放思想,摆脱传统地理教育观念,组建新高中地理学科内容,这本身就意味着要变革和超越现实,新教 学大纲具体体现出:

试题详情

二、高一年级高中地理新学科内容

1.学科内容改旧貌换新颜 高中地理新教学大纲编订的教学知识要点由三大块组成:

附图{图}

图中所列知识,表明作为一名高中文化程度的学生,必须具有这些地理文化素质,也是21世纪各类人才在 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试题详情

2.人地关系渗入实质内容 为改变人地关系泛泛而论的现状,新大纲将当今世界公认的“可持续发展”战 略贯穿于整个教学进程中,成为贯彻人地关系指导思想的实质内容,充分体现了教育永恒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1~4课题“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从有利与不利两个因素,实事求是地阐明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文贯穿了生态可持续发展观点。

5~8课题“人类活动的社会环境”(或“人文环境”),从积极与消极两个侧面,揭示了人类活动对环境 的影响,全文贯穿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住区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最终使经 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三同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统一”,使我们步入具有中国 特色的治理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9~10课题,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行动,属于全书内容的总结与升华,大纲从 时、空两个维度加以阐述,空间维――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四大问题都是全球性问题,要求立足于中国, 放眼于世界,清醒地认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感和责任感,从个人――家庭――地区――国家――全球观 念通力合作,积极行动,保护人类生存的地球。时间维――9~10 课题有两个“发展”交融在一起:①传统的 经济发展观向当今可持续发展观的历史演变;②“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发展。谈及“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 大历史阶段,有三种指导思想:其一,古代以消极适应自然为特征的“宿命论”(或“天命论”),它只强调 人对自然的受动性,或者说人是自然的奴隶。其二,近现代是以人类“无节制开发利用”资源为特征的“征服 论”,片面强调人对自然的能动性,所谓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人。其三,当代和未来是以天、地、人协 调发展为特征的“和谐论”,它强调人与自然共存,是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主张人与自然是一个 有机整体,即体现为“自然社会综合体”的天地人巨系统。

可持续发展观点,已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主旋律,它对我们大多数教师来说,目前还是陌生的,所以,教 师的知识更新、加强学习是非常迫切的。

试题详情

3.主动承担环境教育任务 如今“只有一个地球”的呼声响彻全球,人类在生存危机的驱使下,被迫进入 “环境觉悟的新时代”,面临此情此景,中学地理教学只有唯一的选择――主动承担环境教育的重任。因而高 中地理新教学大纲适时地提出以四大环境(国际宇航会议将陆地、海洋、大气、外层空间称为人类的第一、二 、三、四环境)取代原教材的宇宙和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知识体系,这一革新堪称为 中学地理教学史上的一大进步。随之教学内容将会作大幅度的更改。这样,对中学地理教学也就提出了新的要 求,作为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就成为胜任地理教学工作的前提;作为学生,树立环 境意识、参与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点,则是21世纪公民必须具备的地理素质。

4.人文地理内容变化较大 大纲制定的人文地理内容显示了三大特点:①人文地理比重超过自然地理,重 视人文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历史性突破。②打破传统部门地理的模式,不讲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 输业、旅游业本身的知识,少讲一点经济地理学理论,多讲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例 如:先探讨区位因素,然后从发挥区位优势的角度了解它们的发展类型与分布。其中把交通运输、通信、商业 、服务,称作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是一种创新。③通俗地讲,人类活动最关心的是人的衣、食、住、行、康乐 问题的解决,大纲据此精选的内容十分贴近生活;如果升华到理论上讲,建设现代社会的三大文明――物质文 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此乃全球人心所向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高中地理内容与边缘学科、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十分密切,对此,大纲编 制教学要点作了以下的技术处理,见下图:

附图{图}

就边缘学科讲,把大学地理系专业课程如天文学、水文学、气象学、地质学、经济地理学等专业性强的知 识归还到大学去,保留与人类活动有关、与环境有关、使用频率大的部分。

就相关学科讲,凡涉及数、理、化、生、史、政各学科主讲的内容,只引用其结论、拿来解释地理现象和 地理问题。

就联系实际和介绍新科技来讲,也只能根据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于是,为了确保贯彻新大纲精神,教学时应当做到:①地理课不能讲成物理课、化学课……。②补充材料 是允许的,但应掌握四字原则,即精(搜集的资料越多越好,选用的材料越精越好)、短(占用教学时间最好 不超过1至2分钟,防止喧宾夺主)、趣(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实用的知识和学习方法)。

以往的大纲和教材习惯用“基本技能训练”,而且要求不具体,给教师操作带来诸多不便,新大纲对此也 有相应的改革措施。

试题详情

四、大纲智能结构体系的特点

1.目的 智能训练的目的是强化基础知识训练,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以求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试题详情

2.内容 新大纲把基本技能训练更名为智能训练,这是考虑到对高中学生来说,既要进行操作性训练,培 养动手能力,例如画图、操作演示等,更应加强认识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综合等思维能力。

新大纲的智能训练题,是对应于大纲中一级、二级标题而提出的。其实,三级标题的知识要点中也蕴含着 不少的智能价值。因而大纲的意图给广大教师留有一定的自由度,教师可以大大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拟一些智 能训练题,以此来弥补大纲一统天下的缺陷。

试题详情

3.操作 大纲在每一项智能训练的开头,均冠以4 个字的智能训练专门术语,如读图分析、绘图说明、演 绎推理等。这有两大好处,一是明确性――目标明确,要求具体。二是可操作性――便于师生掌握。

大纲中有些智能训练题,知识跨度大,操作或解答困难,有必要将“母题”分解为一个个“子题”,逐一 加以解决。

试题详情

4.要求――指导思路与方法 发挥智能训练的最大效益是能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学 生积极思考,主动解答。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解题思路(思路可贵,正确的思想指向成功;思路可畏,错误 的思路会使人误入歧途),鼓励发散思维,一题多解。同时要给学生以学法指导,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五、思想教育提出的是总要求

新大纲针对一级标题(即每一单元)提出思想教育的要求,其意图很明显,德育不必作统一要求,而应该 从各地、各校、各个班级的具体情况出发,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抓主要的、根本性的思想行为表 现加以辅导。其次,每一单元的众多知识中蕴含着的德育价值也不便于在大纲中一一列举,有待于教师去挖掘 。学习大纲后发现,规定的教学内容包含着以下的思想教育因素:

――建立正确的宇宙观、世界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点。

――树立全球意识、科普意识、环保意识、防灾意识、节约意识、创新意识。

――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文明礼貌教育、环境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心理素质教育。

――其他。

据悉,国家教委批示指出: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编制“有新意”,这新意凝聚了全国广大教师的集体智慧, 因而我们教师也有义务进一步提出更完善的意见,并认真贯彻大纲的精神,找回高中地理教学的第二个美好的 春天。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