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如图所示,用细线吊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锥摆运动,关于小球受力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受重力、拉力、向心力三个力 | B. | 受重力、拉力两个力 | ||
C. | 只受重力 | D. |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19.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 B. | 卡文迪许首先测出了引力常量 | ||
C. | 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定律 | D. | 伽利略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
16.某电子天平原理如图所示,E形磁铁的两侧为N极,中心为S极,两极间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磁极宽度均为L,忽略边缘效应,一正方形圈套于中心磁极,其骨架与秤盘连为一体,线圈两端C、D与外电路连接.当质量为m的重物放在秤盘上时,弹簧被压缩,秤盘和线圈一起向下运动(骨架与磁极不接触),随后外电路对线圈供电,秤盘和线圈恢复到未放重物时的位置并静止,由此时对应的供电电流I可确定重物的质量.已知线圈的匝数为n,线圈的总电阻为R,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 | 线圈向下运动过程中,线圈中感应电流是从D端流出 | |
B. | 供电电流I是从C端流入 | |
C. | 重物质量与电流的关系为m=$\frac{2nBIL}{g}$ | |
D. | 若线圈消耗的最大功率为P,则该电子天平能称量的最大质量是$\frac{2nBL}{g}•\sqrt{\frac{P}{R}}$ |
15.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b是原线圈的中心抽头,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从某时刻开始在原线圈c、d两端加上交变电压,其瞬时值表达式为u1=220$\sqrt{2}$sin100πt(V),则( )
A. | 当单刀双掷开关与a连接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2V | |
B. | 当t=$\frac{1}{600}$s时,c、d间的电压瞬时值为110V | |
C. | 单刀双掷开关与a连接,在滑动变阻器触头P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小 | |
D. | 当单刀双掷开关由a扳向b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增大 |
14.我国志愿者王跃曾与俄罗斯志愿者一起进行“火星-500”的模拟实验活动.假设王跃登陆火星后,测得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frac{1}{2}$,质量是地球质量的$\frac{1}{9}$,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g,地球的半径为R,王跃在地面上能向上竖直跳起的最大高度是h,忽略自转的影响,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火星的密度为$\frac{2g}{3πGR}$ | |
B. |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frac{2g}{9}$ | |
C. | 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frac{2}{3}$ | |
D. | 王跃以与在地球上相同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后,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是$\frac{9h}{2}$ |
13.为了测量人骑自行车的功率,某活动小组在操场的直道上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离出发线5m,10m,20m,30,…70m的地方分别划上8条计时线,每条计时线附近站几个学生,手持秒表,听到发令员的信号后,受测者全力骑车由出发线启动,同时全体学生都开始计时,自行车每到达一条计时线,站在该计时线上的几个学生就停止计时,记下自行车从出发线到该条计时线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每个计时点的时间都取这几个同学计时的平均值):
(1)以纵轴代表自行车运动的距离s,横轴代表运动的时间t,试根据以上实验数据作出s-t图.
(2)根据作出的s-t图知,自行车在每一路段内的速度变化不是很大,因此可以用某一段的平均速度代替该段的速度.请计算出上述表格中空缺的①处的数据:2.78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本次实验中,设运动过程中学生和自行车所受阻力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为12N•s/m,设在10m-20m路段的平均阻力f1,在20m~30m路段的平均阻力f2,则f1是f20.71倍;(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若整个过程中该同学骑车的功率P保持不变,则P=1200W.
运动距离s(m) | 0 | 5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
运动时间t(s) | 0 | 2.4 | 4.2 | 6.3 | 7.8 | 9.0 | 10.0 | 11.0 | 12.0 | ||||||||
各段速度 (m/s) | 2.08 | ① | 4.76 | 6.67 | 8.33 | 10.0 | 10.0 | 10.0 |
(2)根据作出的s-t图知,自行车在每一路段内的速度变化不是很大,因此可以用某一段的平均速度代替该段的速度.请计算出上述表格中空缺的①处的数据:2.78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本次实验中,设运动过程中学生和自行车所受阻力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为12N•s/m,设在10m-20m路段的平均阻力f1,在20m~30m路段的平均阻力f2,则f1是f20.71倍;(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若整个过程中该同学骑车的功率P保持不变,则P=1200W.
12.如图,相距为d的两水平虚线p、q表示方向垂直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下边界,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正方形线框abcd的边长为L(L<d)、质量为m、电阻为R,线框处在磁场正上方,ab边与虚线p相距h.线框由静止释放,下落过程中线框平面始终在竖直平面内,线框的ab边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和ab边刚离开磁场时的速度相同.在线框从进入到全部穿过磁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线框产生的焦耳热为2mgL | |
B. | 线框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为2mgd | |
C. | 线框的最小速度为$\sqrt{2g(h+d-L)}$ | |
D. | 线框进入磁场的时间和离开磁场的时间相同 |
11.如图,物块A放在倾斜的木板上,改变木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当θ=30°和θ=45°时,物块A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恰好相等,则物块A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0 141918 141926 141932 141936 141942 141944 141948 141954 141956 141962 141968 141972 141974 141978 141984 141986 141992 141996 141998 142002 142004 142008 142010 142012 142013 142014 142016 142017 142018 142020 142022 142026 142028 142032 142034 142038 142044 142046 142052 142056 142058 142062 142068 142074 142076 142082 142086 142088 142094 142098 142104 142112 176998
A. | $\frac{1}{2}$ | B. | $\frac{\sqrt{2}}{2}$ | C. | $\frac{\sqrt{3}}{2}$ | D. | $\frac{\sqrt{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