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在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如图1所示,则金属丝直径d=1.775mm
②测量金属丝的电阻Rx时,应选用图2电路图中的甲图
③若金属丝的长度为L,直径为d,金属丝两端电压为U,流过金属丝的电流为I,则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ρ=$\frac{{πU{d^2}}}{4IL}$.
分析 ①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与可动刻度示数之和是螺旋测微器示数;
②根据题意确定滑动变阻器与电流表的接法,然后连接实物电路图;
③由电阻定律求出电阻率的表达.
解答 解:①由图示螺旋测微器可知,其示数为:1.5mm+27.5×0.01mm=1.775mm.
②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远大于待测电阻阻值,滑动变阻器可以采用限流接法,电压表内阻远大于待测电阻阻值,电流表可以采用外接法;故选甲图;
③电阻R=$\frac{U}{I}$,由电阻定律可知:R=ρ$\frac{L}{S}$=ρ$\frac{L}{π(\frac{d}{2})^{2}}$,则电阻率ρ=$\frac{πU{d}^{2}}{4IL}$;
故答案为:①1.775 ②甲 ③$\frac{{πU{d^2}}}{4IL}$
点评 本题考查了连接实物电路图、螺旋测微器读数、求电阻率,确定滑动变阻器与电流表的接法是正确连接实物电路图的前提与关键,连接实物电路图时要注意电表量程的选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3.为了测量人骑自行车的功率,某活动小组在操场的直道上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离出发线5m,10m,20m,30,…70m的地方分别划上8条计时线,每条计时线附近站几个学生,手持秒表,听到发令员的信号后,受测者全力骑车由出发线启动,同时全体学生都开始计时,自行车每到达一条计时线,站在该计时线上的几个学生就停止计时,记下自行车从出发线到该条计时线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每个计时点的时间都取这几个同学计时的平均值):
(1)以纵轴代表自行车运动的距离s,横轴代表运动的时间t,试根据以上实验数据作出s-t图.
(2)根据作出的s-t图知,自行车在每一路段内的速度变化不是很大,因此可以用某一段的平均速度代替该段的速度.请计算出上述表格中空缺的①处的数据:2.78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本次实验中,设运动过程中学生和自行车所受阻力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为12N•s/m,设在10m-20m路段的平均阻力f1,在20m~30m路段的平均阻力f2,则f1是f20.71倍;(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若整个过程中该同学骑车的功率P保持不变,则P=1200W.
运动距离s(m) | 0 | 5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
运动时间t(s) | 0 | 2.4 | 4.2 | 6.3 | 7.8 | 9.0 | 10.0 | 11.0 | 12.0 | ||||||||
各段速度 (m/s) | 2.08 | ① | 4.76 | 6.67 | 8.33 | 10.0 | 10.0 | 10.0 |
(2)根据作出的s-t图知,自行车在每一路段内的速度变化不是很大,因此可以用某一段的平均速度代替该段的速度.请计算出上述表格中空缺的①处的数据:2.78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本次实验中,设运动过程中学生和自行车所受阻力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为12N•s/m,设在10m-20m路段的平均阻力f1,在20m~30m路段的平均阻力f2,则f1是f20.71倍;(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若整个过程中该同学骑车的功率P保持不变,则P=1200W.
10.2013年12月2日,探月工程“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嫦娥三号”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实现月面软着陆,二是实现月面巡视勘察.如图所示,设月球半径为R,“嫦娥三号”在半径为4R的圆形轨道Ⅰ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时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轨道的近月点B时,再次点火进入近月轨道Ⅲ绕月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嫦娥三号”( )
A. | 在轨道Ⅱ上的A点运行速率大于B点速率 | |
B. | 在轨道Ⅲ上B点速率小于在轨道Ⅱ上B点的速率 | |
C. | 在轨道Ⅰ上A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Ⅱ上A点的加速度 | |
D. | 在轨道Ⅰ、轨道Ⅱ、轨道Ⅲ上运行的周期关系TⅠ<TⅡ<TIII |
8.如图所示,卫星在轨道I上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在P点实施变轨后在轨道Ⅱ上做椭圆轨道运动,Q是轨道Ⅱ上地球附近的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卫星在Q点的运行速度小于7.9km/s | |
B. | 卫星在轨道I上P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Ⅱ上P点的加速度 | |
C. | 卫星在轨道I上的机械能大于在轨道Ⅱ上的机械能 | |
D. | 卫星在轨道Ⅱ上由Q运动到P过程中,其内部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