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固定并调整斜槽,使它的末端O点的切线水平,在水平地面上依次铺放好木板、白纸、复写纸.将小球从不同的标记点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到达斜槽底端时下落的高度H,并根据落点位置测量出小球平抛的水平位移x,改变小球在斜槽上的释放位置,进行多次测量,记录数据如下:高度H | h | 2h | 3h | 4h | 5h | 6h | 7h | 8h | 9h |
水平位移x | 5.5 | 9.1 | 11.7 | 14.2 | 15.9 | 17.6 | 19.0 | 20.6 | 21.7 |
(2)以H为横坐标,以x2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如图(乙)所示;若为一条倾斜的直线,则可以得出结论: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小球运动到斜槽底端的过程中,合力对小球所做的功等于小球动能的增量.
(3)受该实验方案的启发,某同学改用图丙的装置实验.他将木板竖直放置在斜槽末端的前方某一位置固定,仍将小球从不同的标记点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到达斜槽底端时下落的高度H,并测量小球击中木板时平抛下落的高度d,他以d为纵坐标,以$\frac{1}{H}$为横坐标,描点作图,若仍为一条倾斜的直线,也达到了同样的目的.
分析 (1)小球在斜槽上滑下过程中,重力和摩擦力做功,写出合力做的功.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求出小球离开斜槽时的速度,得到动能的变化.
(2)根据动能定理表达式,选择纵坐标.
(3)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得到v与d的关系式,再由动能定理求得d与H的关系式,根据解析式选择纵坐标.
解答 解:(1)设小球离开斜槽时的速度为v,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得:
x=vt,y=$\frac{1}{2}g{t}^{2}$
联立得:v=x$\sqrt{\frac{g}{2y}}$
小球在斜槽上滑下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则合力做的功为:W=mgH
小球动能的变化量△Ek=$\frac{1}{2}m{v}^{2}=\frac{mg{x}^{2}}{4y}$
(2)若合力对小球所做的功等于小球动能的增量,则:
mgH=$\frac{mg{x}^{2}}{4y}$,
H=$\frac{{x}^{2}}{4y}$
x2=4yH
以H为横坐标,以x2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若为一条倾斜的直线,则可以得出结论: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小球运动到斜槽底端的过程中,合力对小球所做的功等于小球动能的增量.
(3)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有:v=$\frac{x}{t}=\frac{x}{\sqrt{\frac{2d}{g}}}=x\sqrt{\frac{g}{2d}}$
则动能定理表达式为:mgH=$\frac{1}{2}m{v}^{2}=\frac{mg{x}^{2}}{4d}$
d=$\frac{{x}^{2}}{4H}$
以d为纵坐标,以$\frac{1}{H}$为横坐标,描点作图,若仍为一条倾斜的直线,也达到了同样的目的.
故答案为:(1)mgH;$\frac{mg{x}^{2}}{4y}$;(2)x2;(3)$\frac{1}{H}$
点评 本题关键利用平抛运动的知识求得小球到达斜槽的末速度,从而写出动能定理表达式,要能根据数学知识灵活选择坐标.
A. | 法拉第首先提出用电场线描绘抽象的电场,这是一种形象化的研究方法 | |
B. | 库仑得出库仑定律并用扭秤实验最早测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 | |
C. | 用点电荷来代替实际带电的电荷是采用了理想化物理模型的方法 | |
D. | 场强表达式E=$\frac{F}{q}$和电势差U=$\frac{W}{q}$都是利用比值法得到的定义式 |
A. | 不能到达D | |
B. | 刚好能到达D | |
C. | 若能经过D刚好到达D1,一定有AD∥A1D1 | |
D. | 若能经过D刚好到达D1,但不一定有AD∥A1D1 |
A. | a振动过程中a、b板之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 |
B. | a振动过程中话筒会产生电磁波 | |
C. | 导线ac的电流的频率为1000Hz | |
D. | a向右位移最大时,a、b板上的电荷量最小 |
A. | 每个分子的动能-定相间 | B. | 分子的平均速率一定相同 | ||
C. | 分子平均动能-定相同 | D. | 内能-定相同 |
A. | 在t1~t2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 B. | 在t1~t2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
C. | 在t3~t4时间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 D. | 在t3~t4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