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使用打点计时器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以下基本步骤:A.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 B.穿好纸带
C.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好 D.接通电源进行打点
以上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DCBA
如图是“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从O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Hz),依照打点的先后依次编为1、2、3、4、5、6,量得s1=1.22cm,s2=2.00cm,s3=2.78cm,s4=3.62cm,s5=4.40cm,s6=5.18cm.
(1)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
(2)计算小车的加速度表达式为a=$\frac{({s}_{4}+{s}_{5}+{s}_{6})-({s}_{1}+{s}_{2}+{s}_{3})}{9{T}^{2}}$,加速度大小为a=0.80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v=0.32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分析 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工作特点等,比如工作电压、打点周期等,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能够正确的使用打点计时器.熟练打点计时器的应用步骤即可正确解答;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3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解答 解:实验步骤要遵循先安装器材后进行实验的原则进行,注意实验中为了使打点稳定后再进行实验,同时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尽量将纸带上打满点,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正确的顺序是:DCBA.
(1)由于从O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Hz),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有5个时间间隔,即T=0.1s;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s4-s1=3a1T2
s5-s2=3a2T2
s6-s3=3a3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frac{1}{3}$(a1+a2+a3)
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frac{({s}_{4}+{s}_{5}+{s}_{6})-({s}_{1}+{s}_{2}+{s}_{3})}{9{T}^{2}}$,
a=$\frac{(5.18+4.40+3.62)-(2.78+2.00+1.22)}{9×0.{1}^{2}}×1{0}^{-2}$m/s2=0.80m/s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3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v3=$\frac{{s}_{3}+{s}_{4}}{2T}$=0.32m/s
故答案为:(1)0.1 (2)$\frac{({s}_{4}+{s}_{5}+{s}_{6})-({s}_{1}+{s}_{2}+{s}_{3})}{9{T}^{2}}$,0.80 (3)0.32.
点评 对于基本实验仪器,要会正确使用,了解其工作原理,为将来具体实验打好基础,对于实验装置和工作原理,我们不仅从理论上学习它,还要从实践上去了解它,自己动手去做做;
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1)试根据图1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每个0.10s测一次速度,计算出打下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速度值填入表格(要求保留2位有效数字);
VB | VC | VD | VE | VF | |
数值(m/s) | 0.40 | 0.48 | 0.56 | 0.64 | 0.72 |
A. | 2m/s 12m/s2 | B. | 6m/s 2m/s2 | C. | 6m/s 4m/s2 | D. | 12m/s 4m/s2 |
A. | 对弹性网的最大压缩量 | B. | 上升的最大高度 | ||
C. | 最大加速度 | D. | 质量 |
A. | 电源的电动势为3V,内阻为2Ω | |
B. | 随着灯泡两端电压增大,灯泡的电阻是增大的,功率却是减小 | |
C. | 将该小灯泡接在该电源两端,灯泡的电阻为1Ω,功率为4W | |
D. | 将该小灯泡接在该电源两端,电源的效率为6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