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如图所示,一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水平放置,板长为L,板间距离为d,距板右端L处有一竖直屏M.一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质点以初速度v0沿中线射入两板间,最后垂直打在M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A.板间电场强度大小为$\frac{2mg}{q}$
B.两极板间电压为$\frac{mgd}{2q}$
C.整个过程中质点的重力势能增加$\frac{{m{g^2}{L^2}}}{v_0^2}$
D.若仅增大两极板间距,则该质点不可能垂直打在M上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小球最后垂直打在M屏上,必须考虑质点的重力.小球在平行金属板间轨迹应向上偏转,飞出电场后,小球的加速度向下,最后才能最后垂直打在M屏上,根据对称性可明确加速度关系,从而根据动力学规律即可明确板间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根据功能关系可分析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同时明确电量不变只改变板间距离时,两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解答 解:AB、据题分析可知,小球在平行金属板间轨迹应向上偏转,做类平抛运动,飞出电场后,小球的轨迹向下偏转,才能最后垂直打在M屏上,前后过程质点的运动轨迹有对称性,如图,可见两次偏转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qE-mg=mg,
得到:E=$\frac{2mg}{q}$.故A正确;
B、由U=Ed可知,板间电势差U=$\frac{2mg}{q}$×d=$\frac{2mgd}{q}$,故B错误;
D、小球在电场中向上偏转的距离 y=$\frac{1}{2}$at2,而 a=$\frac{qE-mg}{m}$=g,t=$\frac{L}{{v}_{0}}$,解得:y=$\frac{g{L}^{2}}{2}$
故小球打在屏上的位置与P点的距离为:S=2y=$\frac{g{L}^{2}}{{v}_{0}^{2}}$,重力势能的增加量EP=mgs=$\frac{{m{g^2}{L^2}}}{v_0^2}$,故C正确.
D、仅增大两板间的距离,因两板上电量不变,根据E=$\frac{U}{d}$=$\frac{Q}{Cd}$=$\frac{Q}{\frac{?S}{4πkd}d}$=$\frac{4πkQ}{?S}$可知,板间场强不变,小球在电场中受力情况不变,则运动情况不变,故仍垂直打在屏上,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 本题是类平抛运动与平抛运动的综合应用,基本方法相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关键要分析出小球在电场内外运动的对称性,得到加速度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6.某同学利用图甲电路测量自来水的电阻率,其中内径均匀的圆柱形玻璃管侧壁连接一细管,细管上加有阀门K以控制管内自来水的水量,玻璃管两端接有导电活塞(活塞电阻可忽略),右侧活塞固定,左侧活塞可自由移动,实验器材还有:
电源(电动势约为2V,内阻不可忽略)
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A1、A2(量程为3mA,内阻不计)
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9Ω)
定值电阻R0(可供选择的阻值由100Ω、1kΩ、10kΩ)
开关S,导线若干,刻度尺.
实验步骤如下:
A.测得圆柱形玻璃管内径d=20mm
B.向玻璃管内注满自来水,并用刻度尺测量水柱长度L
C.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阻值,读出电流表A1、A2示数分别记为I1、I2,记录电阻箱的阻值R
D.该表玻璃管内水柱长度,多次重复实验步骤B、C,记录每一次水柱长度L和电阻箱阻值R
E.断开S,整理好器材
(1)为了较好的完成该实验,定值电阻R0应选100Ω
(2)玻璃管内水柱的电阻Rx的表达式Rx=$\frac{{I}_{1}(R+{R}_{0})}{{I}_{2}}$(用R0、R、I1、I2表示)
(3)若在上述步骤C中每次调整电阻箱阻值,使电流表A1、A2示数均相等,利用记录的多组水柱长度L和对应的电阻箱阻值R的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R-L关系图象,则自来水的电阻率ρ=16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在用本实验方法测电阻率实验中,若电流表内阻不能忽略,则自来水电阻率测量值与上述测量值相比将不变(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