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关于分子势能和物体体积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当物体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势能必定增大 | |
B. | 当物体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势能不一定增大 | |
C. | 当物体体积减小时,其分子势能必定减小 | |
D. | 当物体体积不变时,其分子势能一定不变 |
分析 明确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间的关系,知道分子力做正功时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时分子势能增大,同时注意分子力随距离的变化规律.
解答 解:A、物体体积增大时,分子间可能是引力也可能是斥力,则分子力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故分子势能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故A错误,B正确;
C、同理可知,当体积减小时,分子势能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故C错误;
D、如果物体的体积不变,分子间的距离可能变化,故分子势能也可能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分子势能与分子力做功间的关系,要注意明确分子力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故物体的体积变大时分子力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对于D项,仅靠中学阶段的知识,这个问题无法正确回答.
如果物体(一般认为物质量不会变)体积一定,温度也一定,则分子势能不变.
但如果温度变高,那么分子的平均动能将增大,按照统计力学中经典的能量均分定理,增加的动能将与势能平均分配(这个说法不严格,严格地说,增加的能量在每个运动自由度上重新平均分配).即势能也会增大.
这个势能增大不易用分子间力的简单模型解释.尽管分子的平均间距不变,但分子动能增加后,某一瞬间分子间取得很小距离的分子数增加,分子间斥力势能急剧增大.而与此同时,分子间大于平均间距的分子也会增多,引力势能同样增大.故总势能增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下列叙述中,属于伽利略的贡献的是( )
A. | 指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 |
B. | 测出了引力常量G | |
C. | 用实验证实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
D. | 首先将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 |
3.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粒子性的是( )
A. | 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 | |
B. | 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 |
C. | 人们利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 | |
D. | 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 |
5.如图所示,一物块分别沿倾角不等而底边相等的固定斜面1、2、3下滑,从静止开始由斜面顶端滑到底端,三个斜面的倾角分别是30°、45°、60°,不计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沿斜面3滑行时,物块的加速度最大 | |
B. | 沿斜面2滑行时,物块滑行时间最短 | |
C. | 沿斜面2滑行时,物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最大 | |
D. | 沿斜面1、3滑行时,物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一样大 |
2.边长为a的闭合金属正三角形轻质框架,左边竖直且于磁场右边界平行,完全处于垂直于框架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现把框架匀速水平向右拉出磁场,如图所示,则下列图象与这一过程相符合的是( )
A. | B. | C. | D. |
19.在中国航天骄人的业绩中有这些记载:“天宫二号”在离地面343km的圆形轨道上飞行;“嫦娥三号”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200km的圆形轨道上飞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同步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在赤道平面,距赤道的高度约为 36000千米)和“倾斜同步卫星”(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但不定点于某地上空)等组成.则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设“天宫二号”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T,用G表示引力常量,则用表达式$ρ=\frac{3π}{{G{T^2}}}$求得的地球平均密度比真实值要小 | |
B. | “天宫二号”的飞行速度比“同步卫星”的飞行速度要大 | |
C. | “同步卫星”和“倾斜同步卫星”同周期、同轨道半径,但两者的轨道平面不在同一平面内 | |
D. | “嫦娥三号”与地球的距离比“同步卫星”与地球的距离小 |
20.已知一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376×10-27kg,一个锂原子的质量为11.6505×10-27kg,一个氦原子的质量为6.6467×10-27kg,一个锂核受到一个质子轰击变为两个α粒子,核反应方程为${\;}_{1}^{1}$H+${\;}_{3}^{7}$Li→2${\;}_{2}^{4}$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核反应属于α衰变 | |
B. | 该核反应属于人工核转变 | |
C. | 根据题中信息,可以计算出核反应释放的核能 | |
D. | 因为题中给出的是三种原子的质量,没有给出核的质量,故无法计算核反应释放的核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