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如图所示,a、b、c是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绕核运动的三个可能轨道,取无穷远电子的电势能为零,电子在a、b、c三个轨道时对应的电势能分别为-13.6eV、-3.4eV、-1.51eV,由于某种因素(如加热或光照)的影响,电子会沿椭圆轨道跃迁到离核更远的轨道上运动,则:(1)φa=13.6V,φb3.4V,φc=1.51V.
(2)Uab=10.2V,Ubc=1.89V.
分析 (1)已知电势能,根据公式φ=$\frac{{E}_{p}}{q}$求解电势.
(2)根据电势差等于电势之差,求解即可.
解答 解:(1)a、b、c三点的电势大小分别为
φa=$\frac{Epa}{-e}$=$\frac{-13.6eV}{-e}$=13.6V
φb=$\frac{{E}_{pb}}{-e}$=$\frac{-3.4eV}{-e}$=3.4V
φc=$\frac{{E}_{pc}}{-e}$=$\frac{-1.51eV}{-e}$=1.51V
(2)a、b间电势差的大小 Uab=φa-φb=10.2V
b、c间电势差的大小 Ubc=φb-φc=1.89V
故答案为:(1)13.6V,3.4V,1.51V;
(2)10.2V,1.89V.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电势的定义式φ=$\frac{{E}_{p}}{q}$,并能熟练运用,运用此公式时要注意各个量都要符号运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如图,可视为质点的小木块放在静止在光滑水平面的长木板右端,木板和木块之间的接触面是粗糙的,当木板从静止开始受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作用而运动时,小木块相对于长木板向左滑动至左端,对此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小木块相对于水平面做向右的加速运动 | |
B. | 滑动摩擦力对木板做负功 | |
C. | 拉力做功即合外力的功小于两物体动能增加的总和 | |
D. | 两物体所组成的系统摩擦生热的量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变化 |
1.某探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光滑斜面上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及斜面倾角是否有关.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A.表面光滑的长木板(长度为L);B.小车;C.质量为m的钩码若干个;D.方木块(备用于垫木板);E.米尺;F.秒表.
实验过程:
第一步,在保持斜面倾角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通过向小车放入钩码来改变物体质量,只要测出小车由斜面顶端滑至底端所用时间t,就可以由公式a=$\frac{2L}{t^2}$求出加速度a.
某同学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发现,在实验误差范围内质量改变之后平均下滑时间不改变(填“改变”或“不改变”),经过分析得出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为:无关.
第二步,在物体质量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倾角的关系.实验中通过改变方木块垫放位置来调整长木板的倾角,由于没有量角器,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出木板顶端到水平面高度h,求出倾角α的正弦值sinα=h/L.
某同学记录了高度和加速度的对应值,并在坐标纸上建立适当的坐标轴后描点作图如图,根据他所作的图线,分析知:光滑斜面上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与倾角的正弦成正比,我们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还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 m/s2.
实验过程:
第一步,在保持斜面倾角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通过向小车放入钩码来改变物体质量,只要测出小车由斜面顶端滑至底端所用时间t,就可以由公式a=$\frac{2L}{t^2}$求出加速度a.
某同学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质量 时间 次数 | M | M+m | M+2m |
1 | 1.42 | 1.41 | 1.42 |
2 | 1.40 | 1.42 | 1.39 |
3 | 1.41 | 1.38 | 1.42 |
第二步,在物体质量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倾角的关系.实验中通过改变方木块垫放位置来调整长木板的倾角,由于没有量角器,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出木板顶端到水平面高度h,求出倾角α的正弦值sinα=h/L.
某同学记录了高度和加速度的对应值,并在坐标纸上建立适当的坐标轴后描点作图如图,根据他所作的图线,分析知:光滑斜面上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与倾角的正弦成正比,我们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还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 m/s2.
20.一质点在一直线上运动,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各段运动情况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第1秒内,质点运动的速度减小,加速度也减小,方向相反 | |
B. | 第2秒内,质点运动的速度增大,加速度在减小,方向相同 | |
C. | 第3秒内,质点运动的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方向相同 | |
D. | 第4秒内,质点运动的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方向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