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在均匀介质中位于平衡位置的振源质点O,t=0时沿y轴正方向开始做简谐运动,图为t=1s时的波形,当t=2s时振源第一次回到原点且立即停止振动.则( )A. | 平衡位置xP=-1m处的质点P与平衡位置在xQ=2m处的质点Q在前3s内通过的路程均为4cm | |
B. | 从t=1s至t=1.5s内质点P的速度不断变小 | |
C. | 平衡位置xD=4m处的质点D,在t=5s时加速度最大 | |
D. | 质点P回到平衡位置时,质点D位置坐标为(4m,lcm) |
分析 由题,O为波源且t=0开始向上起振,t=1s末第一次到达波峰,此波形成$\frac{1}{4}$波长的波形,即可知道周期T,读出波长,求出波速.由t=$\frac{x}{v}$求出波传到q和D两质点的时间,即可分析两质点的振动情况.
解答 解:由于当t=2s时振源第一次回到原点,所以振源的周期为:2×2=4s;在t=1s时刻,质点位于最高点,所以该波的振幅是2cm;
A、由图可知,P在1s之前开始运动,在3s前就已经停止了运动,经过 的路程是2倍振幅,即2×2cm=4cm;平衡位置在xQ=2m处的质点Q在第1s末开始运动,在3s末停止运动,经过半个周期,所以经过的路程也是4cm.故A正确;
B、由图可知,该波的传播速度:$v=\frac{△x}{t}=\frac{2}{1}=2$m/s
振源的振动传播到P点的时间:${t}_{1}=\frac{{x}_{P}}{v}=\frac{1}{2}$s,所以在$\frac{1}{4}$周期的时间内,即从t=0.5s至t=1.5s内质点P的速度不断变小.故B正确;
C、波传播到平衡位置xD=4m处的质点D的时间:${t}_{2}=\frac{{x}_{D}}{v}=\frac{4}{2}=2$s,再经过2s,即在第4s末质点D停止运动.故C错误;
D、由B的分析可知,质点P从0.5s末开始振动,则在2.5s末停止运动,此时,质点D以及振动了2.5s-2s=0.5s=$\frac{1}{8}$T,则质点D的位移:
${y}_{D}=A•sin(\frac{2π}{T}•\frac{T}{8})=\frac{\sqrt{2}}{2}A=\sqrt{2}$cm.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 本题关键确定出波的周期,分析波传播的时间,确定质点振动的状态.而解答本题的难点是能结合振动方程,正确写出质点D在2.5s时刻的位移.
A. | 地震波是一种复杂的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 | |
B. | 因为地震波只有纵波,所以破坏性最强 | |
C. | 地震波传播过程中携带有巨大的能量,传播过程中破坏性很大 | |
D. | 地震波既有纵波也有横波,且传播速度相等,所以破坏性强 | |
E. | 地震的震源停止振动时,地震波也立即停止传播,导致受灾范围高度集中 |
A. | 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碰撞 | B. | 与原子核发生 接触碰撞 | ||
C. | 发生明显衍射 | D. | α粒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作用 |
A. | $\frac{{{π^2}{α^3}{T^4}}}{3546G}$ | B. | $\frac{{{π^2}{α^3}{T^4}}}{3456G}$ | C. | $\frac{3456G}{{{π^2}{α^3}{T^4}}}$ | D. | $\frac{3546G}{{{π^2}{α^3}{T^4}}}$ |
A. | 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 | B. | 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 | ||
C. | 电压表V的示数变小 | D. | 灯泡L1的亮度变亮 |
A. | T=$\frac{t}{2}$,υ=$\frac{16a}{t}$ | B. | T=$\frac{2}{3}$t,υ=$\frac{12a}{t}$ | C. | T=t,υ=$\frac{8a}{t}$ | D. | T=$\frac{3}{4}$t,υ=$\frac{6a}{t}$ |
A. | K1、K2一定都处于拉伸状态 | |
B. | K1、K2一定都处于压缩状态 | |
C. | 有可能K1处于拉伸状态,K2处于压缩状态 | |
D. | 有可能K1处于压缩状态,K2处于拉伸状态 |
A. | 绳拉车的力始终为mg | |
B. | 当M远远大于m时,才可以认为绳拉车的力为mg | |
C. | 小车获得的动能为$\frac{Mmgh}{M+m}$ | |
D. | 小车获得的动能为mg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