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图乙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5:1.原线圈接入如图甲所示的正弦交流电.电路中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定值电阻R1=R2=4Ω,D为理想二极管(该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则( )A. | 电阻R2两端的电压频率为50Hz | B. | 电流表的示数为5A | ||
C. | 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150W | D. | 将R1摘掉,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
分析 由交流电的图象可明确输出频率,明确变压器不会改变交流电的频率;
根据二极管的性质,利用有效值的定义求解R2中的电流;由功率公式求解输出功率.
解答 解:A、由图甲可知,交流电的周期为0.02s,故频率为50Hz;而变压器及二极管均不会改变交流电的频率,故电阻R2两端的电压频率为50Hz;故A正确;
B、经变压器后,输出电压为$\frac{100}{5}$=20V,因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只有一半时间内有电压加在R2两端;则有有效值的定义可得:U=10$\sqrt{2}$V;则电流表的示数为:2.5$\sqrt{2}$A故B错误;
C、原线圈输入功率等于副线圈输出的功率,输出功率P=$\frac{2{0}^{2}}{4}$+(2.5$\sqrt{2}$)2×4=150W;故C正确;
D、因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故将R1摘掉,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 本题考查变压器的性质及有效值的计算,要注意正确分析电路及图象,明确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而输出功率决定了输入功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3.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条电场线,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R、Q是这条轨迹上的三点,点R同时在电场线b上,由此可判断( )
A. | 带电质点在P点的加速度比在Q点的加速度小 | |
B. | 带电质点在P点的电势能比在Q点的大 | |
C. | 带电质点在P点的动能大于在Q点的动能 | |
D. | P、R、Q三点,P点处的电势最高 |
4.电源的输出功率P跟外电路的电阻R有关.如图2所示,是研究它们关系的实验电路.为了便于进行实验和保护蓄电池,给蓄电池串联了一个定值电阻R0,把它们一起看作新电源(图中虚线框内部分).新电源的内电阻就是蓄电池的内电阻和定值电阻R0之和,用r表示,电源的电动势用E表示.
①写出新电源的输出功率P跟E、r、R的关系式:P=$\frac{{E}^{2}R}{{(R+r)}^{2}}$.(安培表、伏特表看作理想电表).
②在实物图1中按电路图画出连线,组成实验电路.
③表中给出了6组实验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在图3方格纸中画出P-R关系图线.根据图线可知,新电源输出功率的最大值约是1.0W,当时对应的外电阻约是4.8.(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④由表中所给出的数据,还可以求哪些物理量:电动势和内阻.
①写出新电源的输出功率P跟E、r、R的关系式:P=$\frac{{E}^{2}R}{{(R+r)}^{2}}$.(安培表、伏特表看作理想电表).
②在实物图1中按电路图画出连线,组成实验电路.
③表中给出了6组实验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在图3方格纸中画出P-R关系图线.根据图线可知,新电源输出功率的最大值约是1.0W,当时对应的外电阻约是4.8.(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U(V) | 3.5 | 3.0 | 2.5 | 2.0 | 1.5 | 1.0 |
I(A)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2.有一辆卡车在一个沙尘暴天气中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模糊看到正前方十字路口有一个小孩跌倒在地,该司机刹车的反应时间为0.6s,刹车后卡车匀减速前进,最后停在小孩前1.5m处,避免了一场事故.已知刹车过程中卡车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 )
A. | 司机发现情况时,卡车与该小孩的距离为31.5 m | |
B. | 司机发现情况后,卡车经过3 s停下 | |
C. | 从司机发现情况到停下来的过程中卡车的平均速度为11 m/s | |
D. | 若卡车的初速度为20 m/s,其他条件都不变,则卡车将撞到小孩 |
3.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不同频率的光.关于这些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 |
B. | 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 |
C. | 频率最小的光是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 | |
D. | 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eV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