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如图甲是某同学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实验的操作,错误的做法是A
A.打点计时器可接在干电池上
B.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C.打点计时器必须竖直固定
D.选出的纸带必须点迹清晰
(2)某实验小组不慎将一条选择好的纸带的前面一部分损坏了,剩下的一部分纸带上各点间的距离数值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周期为T=0.02s,重力加速度g=10m/s2,重锤的质量为1kg,已知S1=0.98cm,S2=1.42cm,S3=1.78cm,则
①记录B点时重锤的速度表达式vB=$\frac{{s}_{1}+{s}_{2}}{2T}$(写计算式,用字母表示);
②重锤从B点到C点重力势能变化量是0.142J;(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③记录C点时重锤的动能EKC=0.320J,重锤从B点到C点动能变化量是0.140J;(保留3位有效数字)

分析 (1)根据实验的原理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确定不正确的操作步骤.
(2)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B点的速度,从而得出B点的动能,求出动能的变化量,根据下降的高度求出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解答 解:(1)A、打点计时器应接在交流电源上,故A错误.
B、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故B正确.
C、打点计时器必须竖直固定,故C正确.
D.选出的纸带必须点迹清晰,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
(2)①B点的瞬时速度为:${v}_{B}=\frac{{s}_{1}+{s}_{2}}{2T}=\frac{(0.98+1.42)×1{0}^{-2}}{2×0.02}$m/s=0.6m/s.
②重锤从B点到C点重力势能变化量为:$△{E}_{p}=mgh=1×10×1.42×1{0}^{-2}$J=0.142J.
③重锤在B点的动能为:${E}_{kB}=\frac{1}{2}m{{v}_{B}}^{2}$=$\frac{1}{2}×1×0.{6}^{2}J$=0.180J,则重锤从B点到C点动能变化量为:△Ek=0.320-0.180J=0.140J.
故答案为:(1)A,(2)①$\frac{{s}_{1}+{s}_{2}}{2T}$;②0.142;③0.140.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实验的原理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掌握纸带的处理方法,会根据纸带求解瞬时速度,从而得出动能的增加量,会根据下降的高度求解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图甲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探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小吊盘中不放物块,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间隔均匀的点.
②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
③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列的纸带,在纸带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m.
④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③.
⑤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1,s2,….求出与不同m相对应的加速度a.
⑥以砝码的质量m为横坐标,$\frac{1}{a}$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frac{1}{a}$-m关系图线.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则$\frac{1}{a}$与m应成线性关系(填“线性”或“非线性”).
(2)完成下列填空:
①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满足的条件是总质量应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②设纸带上三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s1、s2和s3.a可用s1、s3和△t表示为a=$\frac{{S}_{3}-{S}_{1}}{50△{t}^{2}}$.图乙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s1、s3的情况,由图乙可读出s1=24.2mm,s3=47.0mm.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1.14m/s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