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研究性小组利用速度传感器研究质量为5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并在计算机上得到了前4s内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1s末离出发点最远
B.物体所受外力在前4s内做功为零
C.物体所受外力前1s内做的功和后3s内做的功相同
D.第1s内物体所受外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7.5W
【答案】B,D
【解析】解:A、由图线围成的面积可知,3s末物体距离出发点最远,故A错误.
B、在前4s内,初末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动能定理知,动能的变化量为零,外力做功为零,故B正确.
C、在前1s内,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后3s内动能的变化量 ,可知外力做功一正一负,故C错误.
D、根据动能定理知,由C选项分析之,前1s内,外力做功为7.5J,则平均功率P= ,故D正确.
故选:BD.
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结合图线围成的面积判断何时距离出发点最远.根据速度的变化,结合动能定理判断合力做功情况.根据外力做功的大小,结合平均功率的公式求出外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材料二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
材料三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 数学 | 天文历法 | 地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项数 | 22 | 25 | 25 | 9 | 35 | 7 | 17 | 8 | 8 |
科学发现始终是在继承与突破传统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由于观测技术的进步,中世纪末期,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哲学家和天文学家对基督教宣扬的地球中心说提出质疑。哥白尼在研究了大量古希腊哲学和天文学著作基础上,经过长期推算,提出“日心说”建立起一个新的宇宙体系——日心体系。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的速度与质量成比例”的学说;并于1610年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1781年,一些科学家根据万有引力理论,通过大量的计算先后发现了海王星与冥王星。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的变化.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有何不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