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某学校实验小组用图①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

(1)如图②所示是某小组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s1=4.31cm、s2=4.81cm、s3=5.33cm、s4=5.82cm、s5=6.30cm、s6=6.80cm,则打下A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0.56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是0.46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另一小组在该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a-F的图线.从图中可以发现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AB.
A.实验没有平衡摩擦力              
B.实验中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小
C.实验中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  
D.实验中小车质量太大
E.实验中砂桶和砂的质量太大.

分析 (1)纸带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2)根据所画图象的特点,明确两坐标轴的含义,可正确解答.

解答 解:(1)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vA=$\frac{{s}_{3}+{s}_{4}}{2T}=\frac{0.0533+0.0582}{0.2}=0.56$m/s
由于相邻的计数点间的位移之差不等,故采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
S6-S3=3a1T2             ①
S5-S2=3a2T2             ②
S4-S1=3a3T2             ③
a=$\frac{{a}_{1}+{a}_{2}+{a}_{3}}{3}$④
联立①②③④带入数据解得:a=0.46m/s2
(2)由该图象可知,开始有外力F时,物体的加速度仍为零,因此该实验操作中可能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够,故A、B正确,C、D、E错误.
故选AB.
故答案为:(1)0.56;0.46;(2)AB

点评 对于基本实验仪器不光要了解其工作原理,还要从实践上去了解它,自己动手去实际操作,达到熟练使用的程度.描点法画图象时,注意将所有点尽量用一直线穿过,不能穿过的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在该实验中通过将木板一端适当垫高的办法来平衡摩擦力,这是必须进行的操作.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伏安法测定某一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原理如图甲所示,其中虚线框内为用灵敏电流计G改装的电流表 A,V为标准电压表,E为待测电池组,S为开关,R为滑动变阻器,R,是 标称值为4.0Ω的定值电阻.

(1)已知灵敏电流计G的满偏电流Ig=100μA、内阻rg=2.0kΩ,若要改装后的电流表满偏电流为200mA,应并联一只1.0Ω的定值电阻R1;(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连接成完整电路;
(3)某次试验的数据如表所示:该小组借鉴“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试验中计算加速度的方法(逐差法),计算出电池组的内阻r=1.66Ω(保留两位小数);为减小偶然误差,逐差法在数据处理方面体现出的主要优点是在数据处理方面体现出的主要优点是充分利用取得的数据;
测量次数12345678
电压表V读数U/V5.265.165.044.944.834.714.594.46
改装表A读数I/mA20406080100120140160
(4)该小组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为探究图甲电路中各元器件的实际阻值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用一已知电动势和内阻的标准电池组通过上述方法多次测量后发现:电动势的测量值与已知值几乎相同,但内阻的测量值总是偏大.若测量过程无误,则内阻测量值总是偏大的原因是CD.(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电压表内阻的影响
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偏小
C.R1的实际阻值比计算值偏小
D.RO的实际阻值比标称值偏大.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