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如图所示,两个同心圆是磁场的理想边界,内圆半径为R,外圆半径为$\sqrt{3}$R,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内外圆之间环形区域磁感应强度为B,内圆的磁感应强度为$\frac{B}{3}$.t=0时一个质量为m,带-q电量的离子(不计重力),从内圆上的A点沿半径方向飞进环形磁场,刚好没有飞出磁场.
(1)求离子速度大小
(2)离子自A点射出后在两个磁场不断地飞进飞出,从t=0开始经多长时间第一次回到A点?
(3)从t=0开始到离子第二次回到A点,离子在内圆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共为多少?
(4)画出从t=0到第二次回到A点离子运动的轨迹.(小圆上的黑点为圆周的等分点,供画图时参考)

分析 (1)根据几何关系求出离子刚好不出环形磁场时的半径,结合半径公式求出离子的大小.
(2)作出离子运动的轨迹图,根据半径公式、周期公式以及圆心角的大小,结合几何关系求出第一次回到A点的时间.
(3)从t=0开始到离子第二次回到A点,离子在内圆磁场中共运动6次,结合周期公式和几何关系求出运动的时间.
(4)根据几何关系作出离子的轨迹图.

解答 解:(1)依题意在外磁场轨迹与外圆相切,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qvB=m\frac{{v}^{2}}{{r}_{1}}$
由图中几何关系得:${(\sqrt{3}R-{r_1})^2}={R^2}+r_1^2$
得:${r_1}=\frac{{\sqrt{3}}}{3}R$.
由以上各式得:$v=\frac{{\sqrt{3}qBR}}{3m}$.
(2)离子从A出发经C、D第一次回到A轨迹如图,在内圆的磁场区域:$qv\frac{B}{3}=m\frac{{v}^{2}}{{r}_{2}}$
可得:${r}_{2}=\frac{3mv}{qB}=3{r}_{1}=\sqrt{3}R$,
周期:${T_2}=\frac{{2π{r_2}}}{v}=\frac{6πm}{qB}$
由几何关系可知:β=$\frac{π}{6}$
在外磁场区域的周期:${T_1}=\frac{{2π{r_1}}}{v}=\frac{2πm}{qB}$,
由几何关系可知:α=$\frac{4π}{3}$.
离子A→C→D→A的时间:$t{\;}_1=2×\frac{2}{3}{T_1}+\frac{1}{6}{T_2}$
解得:$t{\;}_1=\frac{11πm}{3qB}$.
(3)从t=0开始到离子第二次回到A点,离子在内圆磁场中共运动6次,时间为t2:$t{\;}_2=6×\frac{1}{6}{T_2}$
解得:$t{\;}_2=\frac{6πm}{qB}$
(4)轨迹如图.
答:(1)离子速度大小为$\frac{\sqrt{3}qBR}{3m}$;
(2)从t=0开始经$\frac{11πm}{3qB}$时间第一次回到A点.
(3)离子在内圆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共为$\frac{6πm}{qB}$.
(4)轨迹如图所示.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关键会确定圆心、半径和圆心角,结合周期公式、半径公式进行求解,会作出离子运动的轨迹图是解决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一同学进行如下操作:
①将打点计时器水平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将长约0.5m的纸带用小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后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
③先松开纸带,后接通电源,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④换几条纸带,重做上面的实验
⑤在打出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距接近2mm,且点迹清楚的纸带进行测量,先记下O点的位置,依次再取四个计数点A、B、C、D.求出相应位置对应的速度及其下落的高度
⑥将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⑦根据以上测得的数据计算相应的$\frac{1}{2}$v2和ghn的值.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Ⅰ.以上操作有错误的是①③;
Ⅱ.实验中选出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O点为起始点,A、B、C、D为四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所选用电源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得OA=11.13m,OB=17.69m,OC=25.9m.这三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据要求的是OC,在计数点A和B之间,B和C之间各还有一个点,重锤的质量为m=1.5kg,根据以上数据,当打点到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2.60J,这时它的动能是2.56J.(g=9.8m/s2
Ⅲ.实验中往往出现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其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振针与纸带间阻力.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