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Ω,实验室提供合适量程的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电源.其中电压表内阻约为几千欧,电流表内阻约为几欧.①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R,为减小测量误差,在实验中,实验电路应采用甲(选图1填“甲”或“乙”).
②请把图2中所给的器材连接成测量R的合适的电路.
③用上面测得的金属丝长度l、直径d和电阻R,可根据电阻率的表达式ρ=$\frac{π{d}^{2}R}{4l}$算出所测金属的电阻率.
分析 ①根据待测电阻阻值与电表内阻的关系确定电流表的接法,然后选择实验电路.
②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
③根据电阻定律求出电阻率的表达式.
解答 解:①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Ω,电压表内阻约为几千欧,电流表内阻约为几欧,电压表内阻远大于待测电阻阻值,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故选图甲所示实验电路.
②根据图甲所示实验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
③金属丝的电阻:R=ρ$\frac{l}{S}$=ρ$\frac{l}{π(\frac{d}{2})^{2}}$,电阻率:ρ=$\frac{π{d}^{2}R}{4l}$;
故答案为:①甲;②如图所示;③$\frac{π{d}^{2}R}{4l}$.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电路图的选择、连接实物电路图、求电阻率,根据题意确定电流表的接法是正确选择实验电路的关键,应用电阻定律可以求出电阻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一地点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 | 甲比乙运动快,且早出发,所以乙追不上甲 | |
B. | t=20s时,乙追上了甲 | |
C. | 在t=20s之前,甲比乙运动的快,t=20s之后乙比甲运动快 | |
D. | 由于乙在t=10s时才开始运动,所以t=10s时,甲在乙前面 |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体积很大的物体,不能视为质点 | |
B. | 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的物体 | |
C. |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 |
D. | 甲的加速度a甲=2m/s2,乙的加速度a乙=-3m/s2,a甲>a乙 |
9.如图所示,水平放置且电阻不计的光滑金属导轨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阻值为R的导体棒在外力F的作用下,从位置ab由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运动到位置a′b′,若先、后两次导体棒运动的加速度之比为1:2,则在先、后两次导体棒的运动过程中( )
A. | 运动到相同位置时的外力F之比为1:2 | |
B. | 运动到相同位置时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之比为1:2 | |
C. | 电流的平均值之比为1:$\sqrt{2}$ | |
D. | 通过任一截面的电荷量之比为1:2 |
13.从下表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r1,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
(1)在虚线方框中画出电路图,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2)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1,则所用的表达式为r1=$\frac{{{I}_{2}r}_{2}}{{I}_{1}}$,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式中I1、I2电流表A1与电流表A2的读数;r1、r2分别为电流表A1与电流表A2的内阻.
器材(代号) | 规格 |
电流表(A1) 电流表(A2) 电压表(V) 电阻(R1) 滑动变阻器(R2) 电池(E) 电健(K) 导线若干 | 量程10mA,内阻r1待测(约40Ω) 量程500μA,内阻r2=150Ω 量程10V,内阻r3=10kΩ 阻值约100Ω,作保护电阻用 总阻值约50Ω 电动势1.5V,内阻很小 |
(2)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1,则所用的表达式为r1=$\frac{{{I}_{2}r}_{2}}{{I}_{1}}$,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式中I1、I2电流表A1与电流表A2的读数;r1、r2分别为电流表A1与电流表A2的内阻.
14.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伽利略首先通过逻辑推理得出: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 |
B. | 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 |
C. | 伽利略利用斜面做实验,目的是为了消除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 |
D. | 伽利略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