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一线框产生的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311sin314tV,则此线框产生的电动势的最大值为311V,电流每秒钟改变方向100次,零时刻线框与中性面重合.分析 根据交流发电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εmsinωt,写出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一个周期内电流方向改变2次,根据瞬时电动势的大小判断出线框与中性面的关系
解答 解:由题,交流发电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εmsinωt=311sin314t V,所以电动势的最大值为311V,
角速度为ω=314rad/s,根据ω=$\frac{2π}{T}$可知T=0.02s,在一个周期内电流改变2次,故1s内电流改变的次数n=$\frac{1}{0.02}×2=100$次
0时刻电动势e=0,此时线框与中性面重合
故答案为:311;100;重合
点评 本题考查对交流电感应电动势e=Emsinωt,的掌握与能力,同时对ω=$\frac{2π}{T}$,理解并加强记忆.注意转速的单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7.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为我国深空探索又推进了一大步.假如利用该“天眼”观察到两个未知天体A、B,其质量之比为MA:MB=2:3,半径之比为RA:RB=1:2,其周围各有一颗卫星,环绕天体A、B运行的卫星的轨道半径之比rA:rB=4:3,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两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之比FA:FB=3:8 | |
B. | 两卫星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之比aA:aB=3:8 | |
C. | 天体A、B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vA:vB=2$\sqrt{3}$:3 | |
D. | 天体A、B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gA:gB=3:8 |
8.一电荷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其中ta和tb是电荷在电场中a、b两点运动的时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b两点处电场强度Ea=Eb | B. | a、b两点处电场强度Ea>Eb | ||
C. | 粒子从a运动到b的电势能减小 | D. | a、b两点电势φa>φb |
12.一带正电的粒子从坐标原点O以一定的初速度v0沿电场中的x轴的正向做直线运动,x轴上的电势分布如图所示,则粒子从O点运动到x=x0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 |
B. | 粒子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 |
C. | 粒子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 |
D. | 粒子运动的电场力先沿x轴负方向后沿x轴正方向 |
9.在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中,泄露的污染物中含有131I和137Cs两种放射性元素,它们通过一系列衰变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其中137I的衰变方程为${\;}_{53}^{131}$I→${\;}_{54}^{131}$Xe+${\;}_{-1}^{0}$e,其半衰期为8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核反应中放出的电子来自原子的外层电子 | |
B. | ${\;}_{53}^{131}$I原子核中含有53个中子 | |
C. | 因为该反应出现质量亏损,所以核反应后的原子核总质量数减少了 | |
D. | 经过16天,75%的${\;}_{53}^{131}$I原子核发生了衰变 |
6.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 汤姆孙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 | |
B. | 卢瑟福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 | |
C. | 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 |
D. |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的原子核 |
3.如图,质量为m的小物块P位于斜面Q上,Q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不计一切摩擦,小物块P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 )
A. | 斜面给P的支持力为mgcosθ | |
B. | 物块P对斜面做正功 | |
C. | 物块P的机械能守恒 | |
D. | 斜面对P的弹力方向始终垂直于接触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