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地球大气层外有大量的太空垃圾.在太阳活动期,地球大气会受太阳风的影响而扩张,使一些原本在大气层外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垃圾被大气包围,从而开始向地面下落.大部分太空垃圾在落地前已经燃烧成灰烬,但体积较大的太空垃圾仍会落到地面上,对人类造成危害.太空垃圾下落的原因是( )
A.大气的扩张使垃圾受到的万有引力增大而导致下落 |
B.太空垃圾在与大气摩擦燃烧过程中质量不断减小,进而导致下落 |
C.太空垃圾的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大于其下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这种压力差将它推向地面 |
D.太空垃圾在大气阻力作用下速度减小,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将小于万有引力,垃圾做趋向圆心的运动,落向地面 |
D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由于大气层的扩张,太空垃圾被太空垃圾包围后,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受大气层的阻力作用,故速度减小,使所需向心力小于受到的万有引力,而做近心运动,所以A、B、C错误;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天体运动
2013年6月10日上午,我国首次太空课在距地球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上举行,如图所示的是宇航员王亚萍在“天宫一号”上所做的“水球”。若已知地球的半径为6400k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9.8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球”在太空中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
B.“水球’’相对地球运动的加速度为零 |
C.若王亚萍的质量为m,则她在“天宫一号”中受到地球的引力为mg |
D.“天宫一号”的运行周期约为1.5h |
科学家在望远镜中看到太阳系外某一恒星有一行星,并测得它围绕该恒星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为1200 年,它与该恒星的距离为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00 倍。假定该行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圆周,仅利用以上两个数据可以求出的量有( )
A.恒星质量与太阳质量之比 | B.恒星密度与太阳密度之比 |
C.行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 | D.行星密度与地球密度之比 |
2013年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如图所示是嫦娥三号探测器携“玉兔号”奔月过程中某阶段运动示意图,关闭动力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引力作用下向月球靠近,并将沿椭圆轨道在B处变轨进入圆轨道,已知探测器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算出月球质量 |
B.图中嫦娥三号探测器正减速飞向B处 |
C.嫦娥三号在B处由椭圆轨道进入圆轨道必须点火加速 |
D.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算出嫦娥三号受到月球引力的大小 |
一颗围绕地球运行的飞船,其轨道为椭圆。已知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船在远地点速度一定大于![]() |
B.飞船在近地点瞬间减速转移到绕地圆轨道后,周期一定变小 |
C.飞船在远地点瞬间加速转移到绕地圆轨道后,机械能一定变小 |
D.飞船在椭圆轨道上的周期可能等于π![]() |
设想在地球赤道平面内有一垂直于地面延伸到太空的轻质电梯,电梯顶端可超过地球的同步卫星高度R(从地心算起)延伸到太空深处,这种所谓的太空电梯可用于低成本地发射绕地人造卫星。假设某物体A乘坐太空电梯到达了图示的B位置并停在此处,与同高度运行的卫星C比较
A.A与C运行的速度相同 | B.A的速度大于C的速度 |
C.A的速度小于C的速度 | D.因为不知道质量,故无法比较A与C的速度大小 |
位于地球赤道上的某观察者在天黑4小时后,观察者在其正上方仍然可观察到一颗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设地球半径为R,下表列出卫星在不同轨道上飞行速度v大小:
轨道半径r | R | 1.5R | 2R | 2.5R | 3R |
v(km/s) | 7.9 | 6.5 | 5.6 | 5.1 | 4.6 |
如图所示,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
C.卫星在轨道1上的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
D.卫星在轨道2上的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
据报道,我国自主研制的“嫦娥二号”探月飞行器环月飞行的高度距离月球表面100km,“嫦娥三号”探月飞行器落月制动前环月飞行的高度约为15km,若它们环月运行时均可视为圆周运动,则
A.“嫦娥三号”环月运行的周期比“嫦娥二号”长 |
B.“嫦娥三号”环月运行的速度比“嫦娥二号”大 |
C.“嫦娥三号”环月运行时向心加速度比“嫦娥二号”大 |
D.“嫦娥三号”环月运行时角速度比“嫦娥二号”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