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已知点P是直角坐标平面内的动点,点P到直线l1:x=-2的距离为d1,到点F(-1,0)的距离为d2,且
=
.
(1)求动点P所在曲线C的方程;
(2)直线l过点F且与曲线C交于不同两点A、B(点A或B不在x轴上),分别过A、B点作直线l1:x=-2的垂线,对应的垂足分别为M、N,试判断点F与以线段MN为直径的圆的位置关系(指在圆内、圆上、圆外等情况);
(3)记S1=S△FAM,S2=S△FMN,S3=S△FBN(A、B、M、N是(2)中的点),问是否存在实数λ,使
=λS1S3成立.若存在,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d2 |
d1 |
| ||
2 |
(1)求动点P所在曲线C的方程;
(2)直线l过点F且与曲线C交于不同两点A、B(点A或B不在x轴上),分别过A、B点作直线l1:x=-2的垂线,对应的垂足分别为M、N,试判断点F与以线段MN为直径的圆的位置关系(指在圆内、圆上、圆外等情况);
(3)记S1=S△FAM,S2=S△FMN,S3=S△FBN(A、B、M、N是(2)中的点),问是否存在实数λ,使
S | 2 2 |
分析:(1)设出P的坐标,利用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求解求动点P所在曲线C的方程;
(2)利用直线l与椭圆的故选列出方程,求出两个坐标的关系,通过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比较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来判断,也可以计算点与直径形成的张角是锐角、直角、钝角来加以判断.
(3)利用弦长公式两点距离公式,求出S1=S△FAM,S2=S△FMN,S3=S△FBN(A、B、M、N是(2)中的点),使
=λS1S3成立.求出λ的值即可.
(2)利用直线l与椭圆的故选列出方程,求出两个坐标的关系,通过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比较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来判断,也可以计算点与直径形成的张角是锐角、直角、钝角来加以判断.
(3)利用弦长公式两点距离公式,求出S1=S△FAM,S2=S△FMN,S3=S△FBN(A、B、M、N是(2)中的点),使
S | 2 2 |
解答:解 (1)设动点为P(x,y),依据题意,有
=
,化简得
+y2=1. …(3分)
因此,动点P所在曲线C的方程是:
+y2=1. …(4分)
(2)点F在以MN为直径的圆的外部.
理由:由题意可知,当过点F的直线l的斜率为0时,不合题意,故可设直线l:x=my-1,如图所示. (5分)
联立方程组
,可化为(2+m2)y2-2my-1=0,
则点A(x1,y1)、B(x2,y2)的坐标满足
. (7分)
又AM⊥l1、BN⊥l1,可得点M(-2,y1)、N(-2,y2).
因
=(-1,y1),
=(-1,y2),则
•
=(-1,y1)•(-1,y2)=1+y1y2=
>0.(9分)
于是,∠MFN为锐角,即点F在以MN为直径的圆的外部. (10分)
(3)依据(2)可算出x1+x2=m(y1+y2)-2=-
,x1x2=(my1-1)(my2-1)=
,
则 S1S3=
(x1+2)|y1|•
(x2+2)|y2|=
•
[x1x2+2(x1+x2)+4]=
,
=(
|y1-y2|•1)2=
[(y1+y2)2-4y1y2]=2
. (15分)
所以,
=4S1S3,即存在实数λ=4使得结论成立. (16分)
| ||
|x+2| |
| ||
2 |
x2 |
2 |
因此,动点P所在曲线C的方程是:
x2 |
2 |
(2)点F在以MN为直径的圆的外部.
理由:由题意可知,当过点F的直线l的斜率为0时,不合题意,故可设直线l:x=my-1,如图所示. (5分)
联立方程组
|
则点A(x1,y1)、B(x2,y2)的坐标满足
|
又AM⊥l1、BN⊥l1,可得点M(-2,y1)、N(-2,y2).
因
FM |
FN |
FM |
FN |
1+m2 |
2+m2 |
于是,∠MFN为锐角,即点F在以MN为直径的圆的外部. (10分)
(3)依据(2)可算出x1+x2=m(y1+y2)-2=-
4 |
2+m2 |
2-2m2 |
2+m2 |
则 S1S3=
1 |
2 |
1 |
2 |
1 |
4 |
1 |
2+m2 |
1 |
2 |
1+m2 |
(2+m2)2 |
S | 2 2 |
1 |
2 |
1 |
4 |
1+m2 |
(2+m2)2 |
所以,
S | 2 2 |
点评:本题考查椭圆方程的求法,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应用,向量数量积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转化思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