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多面体中,△为等边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平面,平面.
(1)求证:;
(2)若,,求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较小的二面角的余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1)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分别证得和,即可证;
(2)分别证得两两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即可求解.
解:(1)证明:因为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
同理可证,,
所以.
(2)因为△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
又,,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因为△为等边三角形,所以,
取的中点,连结、,
因为,则,
又,且,
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在中,,
所以,即,进而,
同理可证,进而,
以点为原点,分别以,,所在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则,令,则,,
所以,
易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
所以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较小的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题目】某校两个班级100名学生在一次考试中的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其中成绩分组区如下表:
组号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第五组 |
分组 |
(1)求频率表分布直方图中a的值;
(2)根据频率表分布直方图,估计这100名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平均分;
(3)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第三、四、五组中随机抽取6名学生,将该样本看成一个总体,从中随机抽取2名,求其中恰有1人的分数不低于90分的概率.
【题目】学生考试中答对但得不了满分的原因多为答题不规范,具体表现为:解题结果正确,无明显推理错误,但语言不规范、缺少必要文字说明、卷面字迹不清、得分要点缺失等,记此类解答为“类解答”.为评估此类解答导致的失分情况,某市教研室做了一项试验:从某次考试的数学试卷中随机抽取若干属于“类解答”的题目,扫描后由近百名数学老师集体评阅,统计发现,满分12分的题,阅卷老师所评分数及各分数所占比例大约如下表:
教师评分(满分12分) | 11 | 10 | 9 |
各分数所占比例 |
某次数学考试试卷评阅采用“双评+仲裁”的方式,规则如下:两名老师独立评分,称为一评和二评,当两者所评分数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1分时,取两者平均分为该题得分;当两者所评分数之差的绝对值大于1分时,再由第三位老师评分,称之为仲裁,取仲裁分数和一、二评中与之接近的分数的平均分为该题得分;当一、二评分数和仲裁分数差值的绝对值相同时,取仲裁分数和前两评中较高的分数的平均分为该题得分.(假设本次考试阅卷老师对满分为12分的题目中的“类解答”所评分数及比例均如上表所示,比例视为概率,且一、二评与仲裁三位老师评分互不影响).
(1)本次数学考试中甲同学某题(满分12分)的解答属于“类解答”,求甲同学此题得分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2)本次数学考试有6个解答题,每题满分均为12分,同学乙6个题的解答均为“类解答”,记该同学6个题中得分为的题目个数为,,,计算事件“”的概率.
【题目】对数是简化繁杂运算的产物.16世纪时,为了简化数值计算,数学家希望将乘除法归结为简单的加减法.当时已经有数学家发现这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实现的.
比如,利用以下2的次幂的对应表可以方便地算出的值.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6 | 32 | 64 | 128 | 256 | 512 | 1024 | 2048 | 4096 |
首先,在第二行找到16与256;然后找出它们在第一行对应的数,即4与8,并求它们的和,即12;最后在第一行中找到12,读出其对应的第二行中的数4096,这就是的值.
用类似的方法可以算出的值,首先,在第二行找到4096与128;然后找出它们在第一行对应的数,即12与7,并求它们的______;最后在第一行中找到______,读出其对应的第二行中的数______,这就是值.